王衍爵指着正在卸货的船上,几个巨大的木箱子说的:“图什么?一是协助族兄稳定朝堂,打压京师粮价。

第二,图咱们的货,运到北京的速度,比漕运更快,费用更低,两位知道那几个箱子里,装的什么吗?”

二人摇头,王衍爵说:“那是生产出来,不到十天的茉莉花茶,咱们走海运,十五天到北京,只需一个箱子的茶叶,就够咱们的费用了。

这一次,咱们拉了八个箱子。”

两位掌柜这一下明白了:“公子这是在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啊。”

“在商言商,”王衍爵想起了舜华说的话:“没有利润,拿什么来维持运转?”

舜华对他说:“早在元代,从上海到北京的海运航线,已经很成熟了,因为本朝禁海,海运才没落了。

咱们利用这次机会,要探索出一条近海岸线的航道,总有一天会用到的。

为此,不必把眼前的利益看得太重。”

他对周大掌柜说:“咱们以前那批旧人,要尽量的找回来。

他们对南洋航线熟,这一次,也要让他们熟悉熟悉北洋航线,以备将来之用。”

周大掌柜说:“老朽明白,接下来,就派人去联络熟悉的商家,帮他们往北方运货,也把他们滞留在北方的货运回来。”

王衍爵点点头说:“对,这才是咱们的生存之道,既为朝廷做了贡献,咱们又赚到了银钱,这叫‘双赢’”

王衍爵想起舜华说的这个新词儿,觉得很贴切。

周大掌柜见那几个大木箱子,也被吊架给送上了海船,突发奇想的道:“这个大木箱子,要是装上几袋粮食,一次就吊上来了,岂不更加省时省力?”

王衍爵摇摇头:“本公子也这样问过别人,人家说,那个吊架,毕竟是木头做的,承重力有限,太重的货物吊不起来。

别看那一大箱子茶叶,重量也就100多斤,用它装轻货还可以,装重货的话,就要用到另外的设备了。”

“另外的设备?”两位掌柜都转过头,好奇的问,“还有比这个吊架更好的设备?”

王衍爵点点头,又摇摇头:“听说那是精钢做的设备,造价昂贵,本公子也没见过。”

九月二十五日,王衍爵组织的第一支运粮船队,共六艘海船,顺利抵达登州港。

此时的登州港,早已成了一个军港,朝鲜开战以后,朝廷征集了三四百艘海船,往朝鲜运粮。

与民用码头不同,登州港有官兵守护,没有执照的船只,一律不许靠近。

海面上铺着一大片的海船,进进出出的,十分繁忙,码头上,无数服徭役的民工,往海船上搬运着粮食,远看,跟蚂蚁搬家似的。

十月二日,内阁收到消息,首批执行开宗法的粮食,共六千石,已经运抵登州。

内阁立即向北方的漕仓发出指令:全力往京师运粮。

十月五日,一队有四十艘河船,组成的两支运粮船队,抵达北京城大通桥码头,京师粮价应声下跌。

(注:从通州到北京的运粮船,二十艘组成一队,由一艘驳船牵引)

刚开始,城中的商人和大户们,还幻想着,这是朝廷的权宜之计,不会长久。

当连续十天,每天都有一到两支船队,上万石的粮食运抵京师之后,粮价再也坚挺不起来了,城中的粮商和大户们,也只好降价销售。

京畿地区,暂时稳定。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