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衍爵押着货回到袁家村,众人听说,接货的队伍果然遇到了饥民袭击,都暗暗心惊。
袁鸿泰说:“好彩,听华姐儿的话,把这些青壮训练了一下,否则,今次损失就大了。”
舜华也说:“大爷爷,外面现在乱起来了,要告诫村民,外出的时候,最好是结伴同行。”
一个青壮说:“ 嘿,没想到,砍柴刀接上哨棒,还这么好用,咱们出门,只要带上砍柴刀和哨棒就够了。”
舜华笑笑:能不好用吗?这是人家后世狼兵的武器,打得倭寇都抱头鼠窜的,哭爹叫娘的。
从此,袁家村家家户户的砍柴刀,都配了一根四尺长的木棒,挑柴的时候用于打杵(用木棒撑着扁担,让肩膀轻松一下)歇气,打猎的时候,还能用它砍野猪。
这是后话。
袁族长问顺华:要不要报官?连着陈大舅和周二田遇袭的那一回。
舜华摇摇头:“现在饥民遍地,到处都是这样的盗抢案件,吴知县哪里忙得过来?
好在这次抓了几名俘虏,货物也没受损失,王衍爵已经给吴知县写了隹,就交给他去处理吧,咱们只有自己小心。”
王衍爵生长在世家大户,从没见过,底层小民,在面对屈辱的时候,是如此的隐忍和无奈。
他心里不平,他已经把这次抢劫,按定性为山匪拦路抢劫,把功劳也全部送给了县衙捕快。
吴知县妙笔一挥,就可以把功劳据为己有,说成有了他的运筹帷幄,居中调度,才剿灭了盘踞在幕阜山中的山匪。
不但不会受责罚,还会因抓住了贼酋而受到嘉奖。
王衍爵受到了惊吓,他必须从吴知县那里要一点补偿。
瑞昌县衙。
吴知县万万没想到,社会秩序已经如此糜烂,饥民们连六七十人护送的车队也敢抢。
他当场就审问了人犯,证实这一次是饥民们自发的抢劫,并没有外来人员指使。
第二天,小七送来了一封信,信是王衍爵写的,说的很直白,他把剿匪的功劳送给了吴知县,他要讨要一点补偿。
吴知县接着往下看,王衍爵要的所谓补偿,是幕府山中,陈家村外的一块荒坡,他不白要,以二两银子一亩购买。
吴知县为了赈灾,正在四处筹集钱粮,见到王衍爵得来信,仿佛打开了新天地,找到了筹钱的法子。
当即叫来户房书吏,让他同小七一起去幕府山,实际测量,王衍爵要的那座山头有多大。
两人来到陈家村,找到陈阿公带路,去看那座山头。只见满山荆棘和灌木,根本没有路,那书吏哪里耐烦一仗一仗地去测量?就问了陈阿公,那山头有多少亩?
陈阿公比照自己的茶园,说那座山头大概能开出三四百亩茶园。
书吏大笔一挥,直接写上四百亩。
回到县里,吴知县提笔给改成三百亩,写地契的时候,小七掏出的却是陈阿公的名字。
吴知县愣了半天,问小七:“你家公子这是做啥呢?”
小七说:“补偿,陈大舅为了送茶,差点丧命,我家公子这是补偿他。”
吴知县没有事先问清楚,就白送给人一百亩山地,现在后悔也来不及了,眼睁睁地看着,地契上写上陈家阿公的名字。
王衍爵收到地契,先收了起来,现在还不是拿出来的时候。
袁家村这边,舜华也给了补偿:雷大刀父子,每人五两银子。
四个受伤的青壮,每人补偿三两银子,医药费另算。
护卫队的所有青壮,每人奖励50斤大米。
袁家村人都沸腾了,纷纷打听,如何才能加入护卫队?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