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承安从小到大唯一怕的人就是爷爷,不过他也是顾家胆儿最大的,父亲一辈和自己这辈其他兄弟姐妹都不敢在老虎头上拔毛,他几岁的时候就敢。

上一秒惹得老爷子吹胡子瞪眼,下一秒又能哄得老爷子眉开眼笑。

现在被老爷子点个包办婚姻让娶个陌生人,他十万个不愿意,其他同辈兴许会屈服,他,不可能的。

不过老爷子的面子不能不给,把苏茵带出来,他正琢磨着让堂妹顾承慧带人出去玩儿,谁知道,苏茵却抢先开口了。

听着那意思,她很想自己赶快走似的...

看一眼说完话正盯着自己的苏茵,顾承安这会儿先注意到她一张白皙的鹅蛋脸,脸上浅浅密密的绒毛清晰可见,只有嫣红的唇瓣一张一合,声音比大院里其他女孩儿都要轻声,脆脆的,挺像昨天打牌时树枝上的小鸟。

“顾承安同志,行吗?”

“行。”难得这人挺有眼力见,顾承安心情舒畅起来,总算遇到个明白人,“不过你可别瞎逛出事,到时候老爷子饶不了我。”

“肯定不会,我就去邮局给我家亲戚寄封信。”

顾承安不置可否,给她讲了路线,想了想,把老爷子钦点的国营饭店需要的粮票塞给她,想起这人的身世,又自掏腰包给了她两块钱,一股脑都塞她手里,转身便找韩庆文去了,完全没给苏茵拒绝的余地。

韩庆文父亲是军区指导员,两人从小一块儿长大。他比顾承安大两岁,已经参加工作了,在食品厂办当宣传干事,坐办公室的,日子过得比车间工人好不少。

今儿看似没有朝阳,可闷热不减,刚从姥姥家回来的韩庆文正解着绿军装最顶上的风纪扣,就见着顾承安来了。

“报纸我看到了。”顾承安步子迈得大,走路像带风似的。

“你上哪儿看了?我那天在城东邮局买到了,还说给你看看呢,结果就上我姥姥家去了几天,没来得及找你。”韩庆文疑惑。

那期省城日报因为报道了最新的知青回城政策,销量大涨,他们慢了点儿,问了一圈都没买到。

前些年,城里家庭没工作的孩子都安排了上山下乡,到现在已经过去十年,知青谁不想回城呢?

家里让工作的、花钱买工作的都操办着,登着最新政策的报纸自然也供不应求。

“我们家有人买到了最后一份。”顾承安匆匆解释一句,“我看了,上面风向真要变。”

韩庆文眼睛一亮,“怎么说?”

他也看了看,没看出猫腻。

顾承安背靠着墙,因为个子高,稍稍歪了歪头,低声道,“都开始宣传大规模养猪的技术和好处了。”

“养猪咋啦?”何松平刚走近韩家,就见到两个兄弟鬼鬼祟祟地在说悄悄话。

凑近听了一耳朵,嘴角一撇,怎么回事,这两个大院子弟难不成还要养猪?

“承安,你还有这个爱好?”

顾承安给他一个脑瓜崩,无奈笑笑,“你这脑子...”转头继续道,“估摸以后要鼓励私人养殖了呗,集体劳动维持不了两年了...”

“真的假的?你怎么知道的?”何松平疑惑,没听说啊,自己母亲娘家就是东北农村的,现在还在地里劳动挣工分哪。

“行了,你别瞎咧咧。”韩庆文捂住他的嘴,“听承安的,我也觉得要变,迟早的事儿。”

“等着吧。”顾承安抬头看看天,前头还被乌云遮挡的严实,这会儿竟然裂出缝隙,透出一阵金光。

——

从军区家属院离开没多久,浅浅金色阳光洒下,打在苏茵鸦羽般的睫毛下,扫出片片阴影。

原本还阴沉的天,陡然变了脸色。

手挡在眉梢,抬头看了看艳阳高照,苏茵加快了脚步。

等一路走到邮局,花一分钱买了个黄皮信封,又花三分钱买了张龙年邮票仔细贴上,这才将文稿装进信封寄出去。

还不知道自己能不能中稿,前期已经投入了好几毛,苏茵算算账,只希望成功。

苏茵高中是在和平县上的学,语文成绩最好,年年都得年级作文第一名,对于征文赚稿费,她还是有些信心的。

解决了大事,苏茵又往供销社去,上回在火车上遇见的返城知青宋媛正在那里上班。

买纸笔那天,她时间匆忙,这回倒是能好好和人说说话。

毕竟她初来乍到,有些话不方便问顾家人的,倒是能和宋媛打听。

城南供销社生意还行,一般早上最热闹,不少人来排队抢新上的布料,临近中午人便少了很多。

宋媛向苏茵介绍了京市城南这块的情况,几个国营大厂,还有两所名校,以及各类大杂院和筒子楼的情况。

苏茵特意问了宋媛这边的电影院,宋媛还以为她想去看呢。结果人根本没这个意思。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