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元月24日,是一九九四年的小年。
当天晚上,于雷约了表哥姜雪峰夫妻、姜雪梅、阮晓梅、何玉笙几个人到又一家聚餐过小年。
于雷、雪梅和凌清霞三人在小小时装店等到姜雪峰之后,把店门关了,分剩两辆车前往又一村。于雷又拐弯到报社接上了阮晓芬,一路往又一村而去。
雪梅见了晓芬和于雷似乎又恢复了往日的快乐,叽叽喳喳个不停。
表哥,我听人说北方那边是昨天过小年,过小年不就是小孩子过年吗?怎么还分南方北方的?雪梅见三个人不做声,便提出了搁在心里好久的问题。在她的眼里,于雷是什么都知道的。
于雷道,什么小孩子过年,24是小年,初一是大年,你只记得过年吃好东西。
雪梅道,小时候娘是这么说的呀。小时候你不也是说腊月24是我们过年嘛。
小年是一个传统节日,有的地方冬至节也过节,也叫过小年呢。于雷道。
姜雪梅高兴道,那才好呢,一年多过几次年。
于雷看了一下雪梅,雪梅下意识地脑壳一偏,以为于雷又要敲她的丁公。于雷道,真的是小孩子望过年,大人盼插田。你又不是小孩子啦,只望着过节。
姜雪梅道,表哥,怎么是小孩子望过年,大人盼插田呢?插田有什么好?蚂蝗咬死个人。
于雷道,旧时候一般是吃不饱饭,正二月是青黄不接的时候,所以乡间有一句俗话叫“好汉难过正二月”,插了田很快就会收获,解决吃饭的问题。所以,大人盼插田。像你一样的小孩子,无忧无虑,不懂世事,只盼着过年穿新衣吃好东西,所以小孩子望过年。
姜雪梅道,晓芬,你们那边有没有这样的话?
阮晓芬笑道,也和于雷哥讲的差不多。
姜雪梅道,于雷哥,那北方为甚是腊月二十三,我们南方是腊月二十四过小年呢?
于雷道,这个说来就话长了。过去,过小年还有"官三民四道士和尚五"的说法,就是说凡是家有秀才以上功名的都在腊月二十三日过小年,像我们一样的平民是24过小年,和尚道士是25才过小年。
雪梅道,真是混账透顶,过年还分百姓和当官的呀?这是谁兴出来的?
于雷道,据说啊,小年出现南北方的差别,与清朝皇帝有关。每年腊月二十三,清朝皇帝会在坤宁宫祭祀神灵。但因为当时习俗是腊月二十四是祭祀灶王爷,自雍正皇帝之后,皇宫节省开支,将拜祭灶王爷和拜祭祖先放在了同一-天。之后,清朝贵族王侯纷纷效仿,因此有了皇宫的小年是腊月二十三,而民间的小年是腊月二十四的差别。而在长期的发展中,北方因为离政治中心较近,小年逐渐演变为腊月二十三。而远离政治中心的南方,则更多的按照古制,以二十四作为小年。
雪梅道,这样一说还说的过去。
于雷道,未必说不过去你想修改呀?
雪梅道,我可没那闲功夫。对了,表哥,上次中秋节你和我念的那首诗我都背下来了,什么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我蛮喜欢的。过小年有没有什么好诗呀?
于雷道,你也开始背诗了?那可是破天荒的好事。诗自然是有的,你可知道过小年你娘和我娘会做什么?
雪梅道,祭灶神嗲嗲呀。一到过小年晚上,我娘就会在灶屋里念念叨叨半天,又是烧香又是放炮竹的。
于雷道,那是敬灶神。因为这一天灶神要上天禀告这一家的主人是不是勤劳节约,有没有做亏心事。我娘老子她们是摆供品、和灶神讲好话,要灶神上天报告时多说好话。
阮晓芬听于雷如此一说,也道,我娘也是一样的。于雷说,那个灶神是个什么神?真有那么大的能耐吗?
于雷道,传说啊,灶王爷是一个叫做张生的平民。娶了一个好老婆叫做郭丁香,后来发达了。发达之后,休了老婆,不思进取,终日花天酒地,最后败尽家业沦落到上街行乞。一天,他乞讨到了前妻郭丁香家,羞愧难当,一头钻到灶锅底下烧死了。玉帝听说这个事情后,认为张生还有羞耻心,还没坏到底,既然死在了锅底,就把他封为灶王,每年腊月廿三、廿四上天汇报,大年三十再回到灶底。老百姓觉得灶王一定要敬重,因为他要上天汇报。于是,民间就有了腊月廿三、廿四的祭灶“小年”,祈求来年平安和财运。
雪梅看了于雷一眼道,原来灶神也是个败家子啊。没想到败家子玉帝还封他做官。
于雷道,这只是个传说。宋朝,也就是包青天那个朝代有一个叫做范成大的诗人为此还写了一首诗。叫做《祭灶诗》:诗是这么写的:古传腊月二十四, 灶君朝天欲言事。云车风马小留连,家有杯盘丰典祀。猪头烂热双鱼鲜,豆沙甘松粉饵团。男儿酌献女儿避,酹酒烧钱灶君喜。婢子斗争君莫闻,猫犬角秽君莫嗔;送君醉饱登天门,杓长杓短勿复云,乞取利市归来分。
雪梅道,这个诗冒点味。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