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北幽有江,虽名北玄,却处南疆,江水暖而流速缓,途径两州七县。虽不及知春秋奔腾浩涌,却因其恬静秀丽而别有一番景色。

北玄江生莲花无数,传言天下三园中的荷园便在北玄江的某处,满江莲花由是而来。

此传言全无根据,但却是荷园在世的唯一传言。本着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心态,第二春秋三人沿北玄江顺游往东而行,墨轩便是在北玄江的下游,所谓临江亭,临的就是北玄江。所以第二春秋三人此行,既是往墨轩而去,又是去寻那传闻中的荷园。

不过,因为三人中青书未不喜水,赵辞畏水。之前在游园画舫时两女为护第二春秋周全,屈身雨中镜湖上,对此第二春秋感到十分过意不去,便舍弃了北玄江畔的美景,与两女沿着江畔村庄而行,所行道路距离江岸还有小半里路程,只能远远得见江景浩渺,有莲叶满江畔。

此刻在小径上神游天外的第二春秋一头撞上了一位行路老者。

老者约莫六十岁年纪,身形高瘦挺拔,衣着洁净整齐,花白的须发也修整地一丝不苟,瞧着像是一株清奇的古松。老者相貌端正,目光深邃,神情严肃,眉间皱纹不显暮色,满腹自养经纶气,更像是一位桃李满园的教书先生。

有趣的是,这位老者与撞上他的第二春秋一样,背着一个书箱。

汜南崇文,北幽尚武。虽有北幽国师设三试,纳文臣,建书院私塾,但此风气尚存,因此如他这般背书箱却不配刀剑的人在北幽极为罕见。

第二春秋眼中的惊讶一闪而过,急忙伸手欲扶住老者,那老者却身形稳当,正诧异转过头来。

第二春秋连忙告歉,那老者也不计较,搭住第二春秋的手臂反扶住第二春秋道:“无妨。”

青书未与赵辞对视了一眼,这老者身体康健,气息充盈,周身灵念运转清晰可见,却与常人相异,显然是一个境界低微,勉强掌握了些灵念修行法门的妖物,其实力,也就比近山县那少年强些。

三人这一路上见到的妖物也不算少了,倒也不至于大惊小怪,就要上去攀谈起来。哪知这老者开口便问道:

“诸位可是从西铮而来?云间道可曾复通?”

三人面面相觑,第二春秋见老者实力低微且面无歹意,便问道:“正是,云间道应该已通,不过,老丈何以知之?”

那老者笑道:“可曾遇到一个书生,唤作傅广书?老夫是他的蒙师。”

“原来如此。”第二春秋点头行礼道:“小生第二春秋,这位是青书未,这位是赵辞。”

第二春秋向老者介绍,老者向两位女子点头致礼,两位女子相继还礼。

“老夫姓庄名佩文,在玄室县中北乡教书,那傅广书便是老夫的学生。前些日子傅广书归来参加会试,我带着他去玄壁县北玄书院会试期间,他与我讲了这些年的见闻,其中便包括了三位。三位宅心仁厚,欲施仁义于山间工匠,如今又在此间相遇,想来云间道之事已妥善解决?”

老者向三人抱拳道:“不畏危难而行侠事,三位请受老夫一礼。”

老者抱拳行礼,动作一板一眼,有些生硬。

第二春秋急忙上前拦住老者,道:“庄先生不必行礼。我们寻个地方坐下说话?”

庄佩文点了头,几人四下里张望了一番,也没寻到什么合适的地方,便在路边随意坐下,交谈起来。

庄佩文虽看着不苟言笑,但作为教书先生,自然是极为健谈,第二春秋向他讲明云间道之事后,庄佩文也与三人讲述了傅广书的情况。

原来,虽同处北玄江流域,玄壁县富庶,玄室县却穷苦,整个县没有一个像样的书院,只有几个由读书人自己掏钱在乡间开设的私塾,教授着寥寥几位学子。庄佩文便是在十六年前在中北乡开设了一间小私塾,期间一共就十九个学生,傅广书是第一个。

玄室县贫穷,中北乡自然也不会富裕,傅广书家境贫寒,其父母以临江摘莲挖藕为生,他却从小喜好读书,七岁时,家中仅有两本歌谣就已被他翻遍,乡内百姓家中所藏书籍也均已被他借阅过。

其父见他如此喜好读书,便给他改了名字,叫做“广书”,却不是书写,而是字面意思的书籍。傅广书幼时体质不佳,眼见着从军入伍大抵是无望,自家几辈的采藕人总得出个读书种子吧。便悉心教导,盼其广学。

但中北乡百姓家中藏书实在有限,其中也多是医卜歌谣,农方药理的书籍,加上傅广书的父母学识有限,在傅广书十岁时,已经很难通过自己读书学到什么东西了。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