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涛没有说话,他想梁平是一个有主见的人,既然提出一定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一个靠摆地摊卖书的人能有这样的志向,他不想对梁平进行评价,不知道说他志向远大还是说他好高骛远。他忽然想起一句话,好像是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至少梁平的这种想法是难能可贵的。“作精品,做品牌固然好,不仅对你对企业好,实际真正受益的是教育业。有的事情说起来容易,实施起来难。别想都和你卖书一样顺利。这一点你应该有足够的认识。”

“我也知道难,真要做到这一点会有很多与想不到难,正因为难才需要有人做不是吗?文哥。就像你和素芬嫂子一样,你们要走到一起也难,不仅要面临家庭的纠纷,更要承受社会的压力,如果不坚持可能是一辈子都会在痛苦和遗憾中度过,坚持了,得到的是一辈子的幸福。道理是不是一样文哥?”

说完这话梁平没忘做个鬼脸。

袁素芬没想到梁平会拿她们的事情做例子。虽然感到难为情,但不得不承认梁平说的都是实情。

“你小子的这个比喻尽管有些牵强附会,词不达意,但是主题意愿没错。”接着文涛转了话题:“你想什么时候开始做,又准备怎么做?”

“我想这样,现在我是积蓄资金和经验,广开言路,了解学校真正的需求。然后按照循序渐进的方法推进。”

“我说你怎么手不释卷,原来是早有预谋。等待时机,厚积薄发。”

两人又喝了一杯酒:“在中国的历史上背水一战的有,破釜沉舟的有,稳扎稳打的也有,我宁可选择后者。因为我输不起。”

“说说你的具体想法,我给你参谋参谋。”

“我的想法是先成立销售队伍,建立完善的销售网络,我这次找了六个销售人员,我给他们出资本,让他们到其他学校去发展,再由这些人当酵母进行扩展。力争在半年内发展到一百人以上的销售队伍,一年内力争达到四百人,等每个人能有两到三个关系学校的时候,这个销售网络就算建成了。”

“原来你现在已经是小老板了?”文涛把梁平的意思理解错了。

“只能说是为将来做老板打基础。虽然我给他们出资本,但是他们的盈利和我一点关系没有。我现在投入是为未来的收益,也可以说是长线投资。”

这么长远的眼光令人侧目,文涛心想对这个梁平不仅不能小视,而且要重新审视。

“销售不能忽视,但关键的还是图书的质量。”文涛提醒道。

“是的,一个产业要想生存靠的是质量,但是再好的图书都要有人给你推,给你送到学校,送给老师,否则你的产品就是废纸。对一个新建的企业,开始的时候推销的占比会比质量更重要。”梁平制止主要说话的文涛:“再说质量,前期重视销售,但也绝对不能放弃质量,质量不行靠人情也许第一年能行,第二年,再往后就没有人再订你的学习资料,砸的是企业的招牌,毁的是企业口碑,也把销售人员辛辛苦苦维护的学校给得罪了。因此在抓销售的同时,也要出高质量的产品。要出高质量的产品就离不开高质量的编写团队。这就是要文哥帮忙的地方。

文涛插话说,“任务还很重里。”

梁平说:“不仅找一些优秀的老师,而且要操心图书的编写,质量的把控。”

文涛不得不承认,梁平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他的想法和计划都是比较严密的。

“编书和教书有很大不同,首先能编好书的老师,必须是优秀老师,但优秀老师不一定都能编出好书。”好像怕梁平不理解:“编书就像是写学术文章,有的人只知道教书,不知道归纳、总结,更不知道吸取或是借鉴别人的经验,这样的老师是编不出好书来的。”

“哥你这句话堪称经典。”梁平看着文涛:“不能说我不会拍马屁吧。”

两人都不禁呵呵大笑,唯有袁素芬不知就里。梁平解释道:“一次和蔚县二中的老师一起吃饭,文涛一段话讲的精彩,见解独到,我说了句文校长就是文校长,结果得到的回应是没学会拍马屁就别拍。”听了以后,袁素芬不禁掩嘴而笑。

文涛则笑骂道:“你小子还学会记仇了。”

梁平接着说:“对于卖书的事情,我不会放弃,一是我现在没有钱,要成就事业没有钱只能是空中楼阁。另外,我还想在我熟悉的学校,选一些有思想、有经验的老师作为作者。学习资料的编写者是老师,使用者是老师,他们最有话语权,作书必须接地气。”

文涛对梁平想法时大加赞赏。

酒喝的痛快,话说的投机。

两人初步商定,就从同步下学期和总复习二轮、一轮开始,由文涛找老师制作题例和样张,然后组织编写,编写完以后再到其他学校调研,最后由梁平印刷成书。

体例是作书的关键和基础,类似于盖楼设计图纸,你设计的是三层楼,要建成四层也许还行,但是再高几乎是行不通的。书的体例就相当于建筑样板房,一切都规定好了,你就按照这个标准做就行但是什么事情都不是一成不变。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