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秋沫的夫婿在这三年一次的考绩中得到了一个【上上】考,要知道【上】一级的考评很难出现,九级考评中,上、中、下三级各自还有上中下三等,【中上】就算是不错的考核成绩,【中中】是最常见的,【中下】也不少。
三年前的他考绩是【中上】,就有他治下期间税负有增加,第三年人口有增加的原因,而这三年,人口年年增长,累计下来接近翻了一番。
秋沫即将要随夫婿调任回京,秋沫心里放不下这里的慈幼院和短训班,不过这两年,她和当地一些官员的夫人和富商家的太太也打好了关系,她们也逐渐参与进来,现在的短训班不仅仅有最初的几个技能培训了,已经增加了裁剪、木工、泥瓦、甚至专门的掌柜培训,还有定制班。
定制班算是富商太太的奇思妙想,她觉得自家经营的商铺需要的人手是要特别训练,就想定制一些对应的课程,放在短训班里。
秋沫一看,这不就是【定向委培】生吗?多好啊,这下连就业都解决了,就制定了专门的学员契约,让进入这种班的学员先要签订契约才能入学,当然这种班的学费和老师都是定制者提供,反而使得这【定向委培】班更受学员追捧,生源质量更佳,这可和现在社会定向委培生的分数线反而更低一些相反了。
秋沫担心的不是短训班离开自己是否能运转,她在也不是凡事亲力亲为,都是最开始有了设想而安排对应的人手去做,她只用把握方向,和在他们不知道怎么办的时候给出方向,做出决断而已。
她更担心的是,这些短训班不知道会不会变形,会不会渐渐消失,她的夫婿看出她的担心,笑着说,“夫人不必忧心,为夫将人口增益的原因很大归咎于这些贫民子女受到技能教习,继而有了生存能力,这里短训班功不可没,朝廷能给我一个【上上】考评,这次回京,怕是还会有推广的想法。”
秋沫终于放心了一些,这里算是自己的一个试探,试试有些事可不可以做,做了,是否真的有效果,现在试了,结果是好的,不过,想到这么小的举措就有如此的效果,秋沫心里却更难受了。
这样小的举措,就能使很多枉死的女性有这么大的生活环境改变,这,不能说是这些举措有多厉害,只能说明,女性在这个时代过的有多悲惨,时时都在死亡的边缘徘徊,现在有一丝机会,一丝助力,她们就顽强地抓住,获得生的希望。
这里不过是一个很小的地方,可若是全国都能在这一小点上做出改变,对全国的女性来说,是否就多了很多生的希望。
秋沫带着已满十六岁的小女儿,随着丈夫回了京。
六年时间,小儿子前四年都随他们待在这里,小儿子在当地通过了举人考试,已成为一名举子,之后,小儿子就被秋沫的父亲派人接回了京城,不管这两年是不是马上下场,会试也是要在京城参加的,且京城的教育资源总是远远强于地方。
小儿子府试轻松,乡试的成绩就只能说是勉强了,因此早些送小儿子回京,夫妻两人都是赞同的,而此时大儿子已于上次会考考上进士,进了翰林院做了检讨一职,从七品,兄弟俩也算有个照应,更不用说林威是必然会关照,宋府也多少会照应。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