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嘟”清晨5点,天还没有亮,值更官便吹响了海军哨,军官、学员、水兵都迅速跑出营房,集中到了操场……

1930年,也就是民国19年秋,陈策从中央党部缉私获款中拨出了经费举办了第四舰队服务员训练班,专门招收高中华业生,补充海军力量,训练班初定训练一年,教授英美海军学校课本,结业后用以补充海军初级军官。

由于海军属于技术兵种,招收的又都是有学历有背景的子弟,所以学员食宿、学习和训练待遇优厚,大多吃住都在军舰上。

钟诚一家原本是广东梅县客家小镇上,父亲钟汉生是个行医郎中,虽然生活不宽裕,但在小镇上也还算受人尊敬,正在县里读私塾的钟诚,看到北伐救国的消息,便萌生了参军看世界的念头,由于是家中独子,17岁那年钟诚背着家人,从梅县跑到了广州投军,拜在陈策的粤军门下,一眨眼7年过去了,虽然自己也和家里有了书信,但父母除了知道自己是学开兵舰的之外就啥也不知道了。

由于学习成绩优异,加上钟诚又是粤籍,便被陈策保荐来到了电雷学校深造。

镇江西门外30里的甘露寺,南靠宝盖山山麓,有北接长江,正是电雷学校的所在,为了体现对海军的重视,老蒋亲自兼任了校长,欧阳格为教育长,桂永清兼教导顾问。

由于上峰的极度重视,这里也被一些人称之为“海军中的黄埔军校”,除军校政教部门外,还下设学生大队、学兵总队、快艇大队、电雷大队、工厂等,官兵总数多达七千余人。除人员众多外,电雷学校还拥有当时全国数量最多、最先进的快艇部队,由四个中队组成,拥有英制、德制鱼类快艇十五艘,其他配套舰只约二十艘。

如今,电雷学校已俨然成为一支长江上的“小海军”,曾被《申报》评论称“该校规模广大,经费优裕,仅次于空军”。

钟诚所在对外称为第四舰队服务员训练班,他们的教学区不大,只有一个大院子,警卫也只有一个排,但在里面学习的压力可是不小,学习的都是英美海军教材,可学习起来也不轻松。

每天早上5:30分出操,早饭后紧接着就是党义、国文、数学、英语还有各类船艇技术、战术理论课,逢周二、周四还要下水海训,可以说把学员们的生活安排的相当紧凑。虽然主要海军课程都是英文教材,但训导处的顾问劳威却是个德国人。

一天在课堂上,训导处的德国顾问劳威正在给学员们上课,劳威告诉学员们:

先生们,你们新接的艇是德国制造的S7级,这是贵国政府买来的好东西,它搭载两枚鱼雷、三颗水雷,相比你们现在的训练艇,在性能上要高出一大截,虽然载弹量不大,但是最为鱼雷艇最为重要的性能指标是什么,谁能告诉我?

教室里学员们面面相觑,谁也不好意思先开口。

“嗨!先生们,你们可是军人,我们不需要谦让,对吗?”

“作为鱼雷艇最为重要的性能指标是要有足够的隐蔽性和速度”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