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呼万岁之后,王镇拿出了奏折。

这个奏折有点长。

总的来说,就是分析了一下晋隋两国的现状。

重点是前几年的晋隋之战后,隋国虽然表面上是跟晋国讲了和,并且是割地求和,但该国的武将还是把那场战争当成了胜利之战,对晋国起了轻视之心,不甘心臣服晋国的现象非常普遍。

而这一次主动招惹晋国使官的,正是当年参加过晋隋之战的武将之一,他前往使馆打人骂人抓人的系列行为非常恶劣,还在隋国挑起了反晋热潮,如果不对此进行惩罚,就是在向这样的弱国示弱,不利于国家的稳定。

结论是这一仗必须打。

随后分析了两国的方方面面。

结论是,晋国有十胜,而隋国有十败。

一是晋地域广阔,得天之助,隋地域狭小,得天之厌,此为晋之天胜,隋之天败。

二是晋地形复杂多样,东邻兄弟之邦,而隋千里平原,西接强唐,此为晋之地胜,隋之地败。

三是晋人口众多,隋人口稀少,且其皇族兄弟阎于墙,分派林立,人心涣散,战时可用军队人数悬殊,此为晋之人胜,隋之人败。

四是晋地形如虎口,隋地形为幼兔,虎口张开,幼兔难逃,此为晋之形胜,隋之形败。

五是晋在隋之上游,落差数十里,由上而下,势如破竹,此为晋之势胜,隋之势败。

六是晋文官皆有战意,隋文官畏战如畏虎,战争进入纠结时必然拖后腿,此为晋之文胜,隋之文败。

七是晋拥有武将馆,武将皆可获武将技,而隋无武将馆,无所依托,晋装备齐全,技术先进,隋装备落后且不全,技术亦受压制,此为晋之武胜,隋之武败。

八是晋为上邦,隋为下国,隋见晋必气为之短,此为晋之气胜,隋之气败。

九是隋无理驱使晋使官,挑起两国争端,晋为受害之国,此为晋之理胜,隋之理败。

十是晋当年一战未尽全力而遭隋逼平,晋将士一直视之奇耻大辱,急欲一雪前耻,而隋难得一平,骄傲自满,小觑晋国,此为晋之度胜,隋之度败。

故此,战事一开,隋必败,晋必胜。

这十胜十败,让满朝文武全都热血沸腾。

有道理。

而且,太过瘾了!

不愧是大元帅,如此一分析,隋国简直就是一头小绵羊遇上一群大灰狼。

而且,哪一句不是事实?都是事实!

晋国就是这么牛。

这么牛的晋国,不主动去打你小小隋国,那完全是因为道德高尚,爱护弱邻。

可惜你这小小弱邻,却不懂得珍惜,主动破坏两国之间的友好局面,那就得拿出点大国的样子来,给你们一点颜色看看。

大家都已经有些迫不及待了,连文官们的血液都跟着在烧,都盘算着要不要脱了官服,穿上盔甲,投笔从戎,跟在武将们屁股后面去教训一下隋国小弟弟了。

却听得下面人一人大声道:“陛下,以微臣看来,万万不可开战。”

大家看时,却是御史朱石。

御史是个可以在朝堂工作的小官,因为他们的工作就是在金殿上劝劝皇帝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但是劝归劝,皇帝听不听就是另一回事了,因为他们连一丁点的权力都没有,除了一张嘴一无所有,是金殿里最没有存在感的官员。

所以很多时候,御史就是一个摆设,就是为了让老百姓知道,皇帝身边是有人监督着的,皇帝做得不对他们还可以骂皇帝的。

然而也只止于骂,骂得狠的话,惹皇帝不开心了,金瓜武士可能会因为不小心让手中的金瓜锤被御史的脑袋砸中。

因此,聪明点的御史,是不会骂皇帝的,而对于国家重要决策,也是会装聋作哑的。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