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人尽皆默然,静静的看着诸葛瞻,他们对诸葛瞻的心情多少都是能够感同身受的。
良久,诸葛瞻哭的眼泪快要干了,然后哑着嗓子道:“诸位,我要在此为父守灵七日,七日后按照我父遗命归葬定军山,你们也不必都陪着我,有事情的皆各归其位吧,以免离位太久,军心震荡,切不可因私废公才是。”
诸葛亮生前遗命,正值国家危难之际,吾之葬礼无需隆重,一切从简,由吾儿思远守灵即可,切不可惊扰朝廷以及大汉百姓,如若国家需要,陛下也可夺情使用思远,不必为老臣挂念,只需君臣一心,兴复汉室,还于旧都,老臣与先帝就足以瞑目了。
最终众人商议,由张绍以及姜维留下陪着诸葛瞻守灵。
远在成都的黄月英、诸葛怀已经从成都出发,不日即到。
诸葛亮的灵堂便在南郑搭建了起来,前来吊唁的人很多,虽然诸葛亮生前遗命说不许惊动朝廷和百姓,天子刘禅也禁制大臣前往南郑吊唁,但是还是有不少人赶在了刘禅发布命令前赶了过来送这位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大汉丞相一把。
即便是益州本土派的人士也来了代表性的人物,谯周。
对于谯周这位堪称蜀汉投降派的头头,诸葛瞻内心的感受是十分复杂的。
一方面此人个人品行没有问题,而且学问深厚,是蜀汉屈指可数的大儒之一。
另一方面此人对恢复汉室并没有什么积极性,多次反对东征和北伐,是益州本土派的旗帜性的人物。
当然,人家来吊唁,诸葛瞻自然不可能冷面相对,躬身谢过之后,诸葛瞻对谯周道:“允南先生,可否借一步说话。”
谯周身长八尺,衣着简朴,面容严肃。
谯周虽然心中有些疑惑,但还是与诸葛瞻来到了后堂。
诸葛瞻开门见山:“允南先生,我有一疑问,还请允南先生为我解答。”
“何事?”
“汝等益州大族是否认为还于旧都兴复汉室无望了?”
此言一出,谯周内心一震。
这种事情是能拿到面上来说的吗?
谯周立刻否认。
“思远何出此言,还于旧都兴复汉室乃是我大汉朝廷上下一致的愿望,益州大族怎会有这等大逆不道的想法。”
诸葛瞻有些红肿的眼睛直接看盯向谯周:“允南先生何必诳我,如果你们真的这么想,为什么还要保留私兵。”
益州本土派之所以强烈反对北伐和东征,主要就是触犯到了他们的利益,所以他们对于北伐并不是很积极,尽管先帝和丞相多次打压,但是碍于还需要他们,也不敢太过。
于是蜀汉便有了一大顽疾便是益州大族的私兵。
后来邓艾打到成都,刘禅之所以投降,就是因为益州本土大族根本不再支持刘禅,刘禅想不投降也不行了。
否则,这些大族就敢夜开城门,喜迎王师。
诸葛瞻要为诸葛亮守孝三年,这三年诸葛瞻的目标便是收集这些大族的信息,然后彻底将这益州本土派的实力化归国家的实力。
诸葛瞻现在逼问谯周,是怜惜谯周的才能和名声,给他一个机会。
当然,这就要看谯周识趣不识趣了。
如果识趣固然最好。
如果不识趣,蜀中孔子又如何?
诸葛瞻不吝手中长剑。
一个蜀中孔子可救不了蜀汉,更无法让大汉还于旧都。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