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闱放榜,侧壁新港村的王夫子女婿依然没中,王夫子一早就从江州城回来了,准备两天后开始蒙学开课。
李氏听说了王夫子回来了,连忙找了村长张富,论辈分他跟张信的同辈,但人家是村长,李氏上门也只能叫村长。
李氏敲了敲张富的门,开门的是张富的老婆周氏。周氏看是李氏过来表现的非常亲切:婶子你咋来了。
李氏没说啥:拿出之前买好的一斤猪肉塞到周氏手上说,这不是新港王夫子回来了吗,我想找村长带着引荐下我家张信去蒙学,还在转念就要8岁了,还不蒙学咋行。
周氏:就这点小事,张富去村外砍柴了,明早卯时你让张信来我家门口,其他还有两家孩子也要去蒙学,我让张富都带着,但王夫子收不收就看孩子的灵性了。
李氏:那真是谢了,谢了。
李氏边走,边说谢了。
周氏看着李氏走后,小心关上门,农村人一年难得吃上几回荤腥,这回来了这么一大块肉,马上就跑厨房准备晚上做个炖肉给家里老人孩子解解馋。
两个时辰后,天渐渐晚了,张富也从外面砍柴回来了,刚进门就闻到了浓郁的肉香。一个月没怎么吃荤腥的张富扔下柴火就奔厨房,看见妻子张氏在做炖肉,而肉上的肥肉被片出来准备熬猪油。
“孩子他妈,哪里来的猪肉啊”
“这不是伯爵家的李娘子听说新港的王夫子回来了吗,想让你去引荐下他家信哥儿去蒙学,信哥儿过完今年就8岁了,好大年纪了。”
“就这点小事,你还收人家肉,都给你端回去”
“去去去,家里孩子老人都俩月没吃到肉了,这拿过来也是求你办事的,你以后多照应着他家就行”
张富看看锅里的肉,一下子又蔫了
转头张信在家等着母亲回来,自己已经把要去蒙学的东西都准备好了:两条家里腌制的鲫鱼,一条有个半斤多重,5条1斤多的腊肉,100文钱。
这是现在张信家能拿出来的最值钱的东西了。
饭菜已经热了,东西也收拾好了。母亲还没回来。
张信开始给自己做教材,其实以前自己也写过,但都是零零散散的,只是十天前他才开始通过教村里小孩写字,给老人读信收集了十几张毛边纸也就是黄纸,又从村里渔港收鱼的老板身边的账房旁要到了一支用废了的毛笔,剩下的墨水则是自己调配的,加点酱油调配。
张信给自己写的第一本教材就是三字经,这也多亏那一世买了很多这样的儿童读物提前温习当父亲。写这个初衷其实也很简单,村里能看的文字都很简单或者太晦涩不太适合他平时教村里的孩子。
当把三字经写完晾干时候,母亲回来了,张信连忙把写好的三字经装进母亲缝好的布书包中。
李氏:明早卯时前你到村长家门口去,明天村里几个孩子一起由村长送去王夫子那边,但夫子要从里面选选不是什么人都要。娘不求你做什么大官,只要你认识多一些字,以后找个好活计,娘也能跟着你享福。
张信:娘快点吃饭吧,这饭老早就好了,我去给你盛。
虽然晚上还是喝粥,但张信把母亲让他拿出送束脩的腊肉偷偷割下来一小片放在了母亲碗里。李氏也吃到了腊肉,知道是儿子的孝心没说什么。
晚上张信想着这大半年的事情,祖父被砍头,父亲被发配,大宅被抄没,祖父的兄弟赶走孤儿寡母吞并了剩下的财产。而母亲本也是江州的大户,饭庄子开了七八家。但一年的乞巧节碰上了当时父亲,不顾外祖父母的劝告执意嫁给父亲,导致母亲家干脆不认这个女儿了。。
后面即使祖父、父亲官至高位,母亲娘家也没去联系,更加不要说攀附了。不过母亲总是念叨着自己的母亲怎样怎样,家里三个兄长如何如何。
大舅舅帮家里看着饭庄子是个老实人,二舅舅家里是货商专门巴蜀山区,三舅舅开当铺的但是个妻管严。
自己的外公没见过,连舅舅也都是外公收养的养子,只是知道外公在母亲很小时候就过世了,之后也不知道怎么母亲就嫁给了勋贵父亲
第二日一早张信背上束脩的东西带上书包就去了村长家门口,远远张信就看见同村的张牛、张鱼在村子家门口等着想必也是要去新港村的。
两孩子看张信来了都叫着:信哥儿,你也要去王夫子那里蒙学吗。
张信:可不是,我也要不断学习,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而这时候村子张富早就套好了牛车叫三个孩子都上车。
新港村其实离江矶村不远也就十里路,但这里却是一个繁华去处,这是二十多年前江州港船只淤积,影响正常漕运,所以漕运衙门在江州港东三十里处选了个好出去新修了一个港口,老百姓称之为新港,随着新港人逐渐变多,州衙门干脆在这里设置了个村,在新港设置了个津丞来管辖。
张信几个娃娃坐着牛车走了差不多1个多时辰就到了新港村,张富把牛车停在村内一户院子门口,交代娃娃门整理了下衣服然后敲了敲门。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