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六百多平方米的土地竟然只能产出四十多斤的粮食?

这已经不能说是低产了,简直就是没有产量可言。

在山村外面随便种一小块地的收成都要比这个多。

粮食产量如此之低土壤质量是主要原因。

他仔细望向那片农田,发现田里主要种植的是高粱。

但田中大部分的高粱都已经枯萎发黄可以当作柴火了,而杂草却长得比庄稼还要茂盛青翠。

少数几株长势较好的高粱叶子也布满了被害虫和鸟雀啄食的痕迹。

田中央立着的稻草人似乎并没有起到太大的作用。

农田四周是茂密的树林,地还留有野兽的足迹。

这里的土地极其贫瘠不适合耕种,再加缺乏除草手段、天旱少雨以及害虫鸟雀野兽的破坏……一亩地能收获四十多斤粮食已经算是很乐观的估计了。

“黄村长你们村主要种的是高粱吗?”李恒询问道。

“是的。”

朱老板回答道,“几乎全都是高粱,只有在村民家附近的菜地里才种了一些常见的蔬菜。高粱喜欢温暖和阳光,并且有一定的耐旱能力,在雨水稀少的山地种植最为合适。”

他出身农家对各种农作物的特性了如指掌。

李恒本来想问既然高粱的收成不好,为什么不尝试种植其他经济作物呢?

比如中药材、红心猕猴桃、高山葡萄之类的。

但这个问题刚到嘴边他就意识到了自己的愚蠢。

这样的问题就像是在问那些贫苦山区的孩子没饭吃,为什么不吃肉一样无知。

恐怕只有那些从未走出过办公室的所谓专家才能问出这样的问题。

村子里不种植经济作物,很可能是因为交通不便造成的。

如果交通方便的话,他们早就种植了哪里还需要别人来提醒?

再者经济作物不能当饭吃,如果卖不出去的话只能烂在地里。

以前种植高粱至少还能勉强糊口,如果贸然尝试种植经济作物的话,他们可能连最后一口饭都吃不了。

所以,陆家村目前最迫切的问题,是解决温饱。

清浅给他送来的饭菜里,只有野菜和几粒米饭。

而且,似乎只有昨天下午和今天中午送了饭,早并没有送,因此他猜测,村民们可能一天只吃两顿饭。

显然,陆家村的温饱问题已经迫在眉睫,必须尽快解决。

“黄大叔,你们村每人每年的口粮是多少?”李恒问道。

“村里的高粱一年只能种一季。”

朱老板解释道,“而一亩地只能产三斗粮食,所以村民每年的平均口粮,还不到三十斤。”

不到三十斤?

如果换算成钱的话,那他们的年收入还不到一百块!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