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有多少人曾经见过农村最原始的旱厕。

那是一种怎样的厕所呢?

看需求,主人家会在在土地上挖一个或大或更大的土坑。土坑上面放上两块刚好可以放下一只脚宽的旧木板。两块旧木板间留有巴掌宽的缝,人的排泄物就从这个缝中落入土坑。

讲究一点的,会在旱厕旁放置一些木柴进行遮挡;不讲究的,那就全露天,若有行人路过,还能光着屁股与之友好问候。

一般这个时候,过路的熟人是不好先开口打招呼的。

村里人最常见的问候就是“吃了吗”“吃的啥呀”。

人光着屁股屙屎呢,总不能对着来一句“你吃了吗”。

在此种情形下,这就是纯纯骂人的话。

村里谁和谁没带点亲戚关系呢,平白无故,没有人会做得罪人的事。

到我幼时,这种露天的旱厕也渐渐少了。

旱厕陆续从室外改到室内,不过还是逃不开和猪圈羊圈待在一起的命运,但好歹头顶多了一层屋顶遮雨,四周多了一圈木板避风。

我幼时见过最好的旱厕就是小学校园里配套的厕所。

它的屋顶是用土烧制的青瓦铺设的,墙壁是用青砖垒砌的,最上方还做了镂空花格用来通风。分了男左女右两个大的开间;两个大的开间又隔了两排尺寸规整的小间,小间用半米高的围墙隔开——好歹避免了与隔壁屁股对屁股的尴尬。

遇到相熟的同学,总不能说,“好巧,你也是来拉屎的哦”。

学生的脸皮到底薄一些。

不知道出于什么考虑,蹲坑的小间和厕所的大间都没有做门。

男女两边的开间做了“L”型的高围墙用来遮挡,到了蹲坑小间,却是什么正面的遮挡都没有。遇到大课间人多,蹲着如厕的人和排队等候的人,真真应了“面面相觑”四字。

因为年代久远,这座小学校园的厕所多少有些破败。比如女厕靠边的围墙塌了许多;又比如男厕正面的墙在不该破洞的地方破了几个洞,正用木板挡着。饶是如此,这座青砖青瓦的厕所还是胜过其它旱厕太多。

不过它也不是没有给我带来恐惧。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