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奸佞不除,则朝廷不靖,朝廷不靖,则家国难平!”
时任太常寺少卿,翰林院侍读的费宏带着翰林院的那些翰林跪在宫门之前,朝着前面的皇宫大声悲哭。
这声音如杜鹃泣血,如鹧鸪哀鸣,声音沙哑而又哽咽。
额头上带着一些血迹,面前的地上也有一些血迹。
这是他不停的磕头所制。
费宏与刘健等人关系不错,当年回家守孝结束后由于朝廷迟迟没有给他任命,于是刘健便联合谢迁以及当时尚未与他分裂的李东阳,向弘治皇帝上疏,请求编纂《历代通鉴纂要》,同时提议任命费宏为总纂官,用这样的方式将费宏引回朝廷。
费宏在回来之后,不仅担任总纂官之职,而且成为了翰林院的讲读官,成为了当时还是皇太子的朱厚照的老师。
弘治十八年初,在刘健的推举下,费宏升任太常寺少卿,同时兼任翰林讲读。
这是一个根正苗红的清流,是根正苗红的翰林学士。
若是按照之前的规矩,他只需要在翰林院中苦熬资历,那么就会在未来进入内阁。
加上他与刘健等人的关系较好,若是以后刘健去职,推举他的概率是很大的。
只可惜,原有的希望在李东阳的那封《奏请正德新政疏》之后,彻底的破碎了。
他万万没有想到,李东阳竟然要把“非进士不入翰林,非翰林不入内阁”的祖制给废除了。
这是他不能容忍的。
一旦新政落地,以后他能不能进入内阁,可就两说了。
“陛下,不可被奸佞蛊惑,绝对不能被奸佞蛊惑!”
“还请陛下明察,诛杀李杨奸党,还朝廷清明!”
费宏年龄不小,可精气十足,一边哭嚎,一边不断的磕头。
这架势,就像是恨不得把他自己的命留在这里。
费宏在翰林院的威望很大,在他的带领下,这些翰林清流们的喝骂声更大了。
“请陛下诛杀李杨奸党,还天下清明!”
“请陛下诛杀李杨奸党,还天下清明!”
声势一浪超过一浪,这些翰林学士平时干活不行,可这嘴皮子极为利索。
将这宫门口搞的就像是菜市场。
宫门外那些巡逻的大汉将军见此情形,本来想去劝说,可不等他们走到跟前,就被这些翰林学士用鞋子打走了。
这些士兵也没办法,没有皇帝的旨意,他们不敢动粗,这可都是翰林学士啊,是未来的宰相,这要是得罪了,以后吃罪不起啊。
只能远远的看着,不敢过去。
“元辅,让翰林们这么闹,会不会出什么问题?!”
在这些翰林后方,谢迁一脸忧虑的看向旁边负手而立的刘健。
刘健轻笑道:“这能有什么问题?他们闹的越厉害越好,越让朝廷下不来台越好,不闹一闹,陛下又如何知道新政的残酷!”
“元辅这话倒也是,不闹一闹,陛下也看不清事啊!”谢迁了然。
两人说话间,今日值班的大汉将军军官急匆匆的跑了过来,请求刘健过去劝说,“元辅,您去看看吧,不能让他们这么闹了,再这样闹下去,朝廷的体面可就没了?!”
刘健轻飘飘的看了这个军官一眼,道:“朝廷不公,翰林们心中自然不满,说到底,这都是那李东阳做的孽,只要铲除了李东阳,那这事自然就解决了!”
“元辅,您说的那些朝政大事,小的不懂,可这些翰林们闹的太凶了,要是谁出现什么问题,出了人命,这事可就大了!”军官再次劝说。
刘健听到这里,又故作深沉:“你说的这些,我也清楚,若是冒出人命,对朝廷,对陛下而言,都不是什么好事,陛下刚刚登基,就与朝臣闹出这种事情,于陛下而言,威严就会受损。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