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平三十二年六月二十四,梁帝驾崩,天下缟素。
鉴于刘帝已生前的功绩,众臣议下谥号为成。
据传,成帝死前下旨将自己的遗体吊在城楼七日,确保大梁百姓无忧才肯离去。
许多百姓自发前往盛安城去吊唁这位英明神武的帝王。
姜云升刚听到这条消息时有些不太信,自己的这位便宜师兄就这么死了?
虽然早就从梁帝口中听到他命不久矣,但在姜云升看来,梁帝应是还能活上个半载,没想到就这样死了,难免有些唏嘘。
他对成帝的感情不深,即便成帝是他名义上的师兄他也没有过多伤心。
只因他承了梁帝一个情,而这份情是需要还的。
六月二十六日这天,风和日丽。
老太监王忠维背着个包裹颤巍巍的向姜云升辞行。
姜云升劝他不如留在这,梁帝死后,宫忠生变,他这位梁帝身前最忠实的鹰犬若是回去了,难免会被人拿来开刀。
老太监只是欣慰地笑了笑,哽咽道:“姜公子心存善念老奴心领,可咱家伺候陛下三十多年了,除了今个从不曾离开陛下身边半步。如今陛下去了黄泉,身边没个人照应,老奴心里实在发堵,反正咱家也没几年好活了,不如提前下去抢个位,说不定还能继续伴陛下左右呢。”
姜云升看的出来,王忠维很是难过,但和他说话时仍然挤出了一抹笑容。
姜云升不知如何去劝,一开始他对王忠维的印象并不算太好,只觉得这老太监狗仗人势,说话咄咄逼人。
可经过这几天相处下来,姜云升觉得老太监人还是不错的,至少对梁帝信任的人来说,老太监那叫一个细微谨慎。
今儿看着老太监孤身回到盛安城区送死,心里倒也不是个滋味。
可王忠维心意已决,再三推辞姜云升的好意后,毅然决然地踏上了归途。
等到楚悲歌打渔回来后,姜云升将此事告知给了他。
楚悲歌听后沉默不语,过了半天才喃喃地说了一句,“倒是个忠心的狗奴才。”
随后,楚悲歌也开始收起行囊,看样子是也要离开了。
见姜云升还在原地发愣,楚悲歌没好气道:“你这小子发什么呆,赶紧收拾行囊,我等也要离开此地了。”
“去哪?”姜云升一时间有些没反应过来。
楚悲歌走到他面前,轻轻地敲了一下他脑袋,“还能去哪,当然是回蜀地了!怎么,难道你不学剑了!”
看着吹胡子瞪眼的楚老头,姜云升委屈地“噢”了一声,转身也收拾行李去了。
片刻后,二人告别村里一众质朴的百姓,向着青州南下而去。
从青州去蜀地难免绕路,但梁帝已死,中州附近的地域皆要迎来一场大乱,说不定会遇上什么麻烦。
楚悲歌倒是不担心自己的安危,但王朝崩塌,天下势必大乱,无数英雄豪杰将会如雨后春笋一般冒出来,他有心想让姜云升增长一下见识。
半路上,姜云升忽然想起梁帝交给自己的小剑,于是取了出来双手递上。
楚悲歌看着小剑,有些伤感,他颤巍巍的接过来塞入袖中,说道:“此剑,非是刘帝已那混小子交给我的。不过,你现在实力不够无法使用,为师便先替你收着,日后等你到了人仙境,为师再还给你。”
姜云升当然不会有意见,他连小剑有什么作用都不明白,却也知道这是件不得了的宝物。
看梁帝和楚悲歌一脸严肃的样子就知道。
师徒二人不急不慢的向着南方而去,累了便寻处方便的地儿调整休息。
在楚悲歌的口中,姜云升得知蜀地不止只有他们剑阁一脉,还有许多名山。
各脉时有争斗,而他们剑阁与一座名为青云剑宗的宗门交好。
等他带着姜云升去剑阁祭拜祖师,学完九式之后,他们就要动身前往青云剑宗。
用楚悲歌的话来说,他堂堂地仙十八楼之上的强者,可没空去教一个还未正式踏入九品境界的毛头小子修炼,索性给他找个人带路。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