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

不到八点我便从床上起来,今天是周末,也是交稿的日子。

我没有立刻出门,而是再次打开方案,对其进行最后一次检查。

这应该是所有创作者的职业通病。

正如一本小说,读者在阅读时可谓一目十行,但作者在创作的过程中,却会逐字逐句,反复斟酌,甚至不放过标点符号。

在我不厌其烦的检查下,果然又发现一些问题,逐一修改后,时间已经是下午。

……

立恒,接待室内。

我将打印好的方案图纸放在茶几上,随即坐了下来。

前台小姐给我倒了杯水,示意我稍等片刻。

我点头回应,端起水杯抿了一口,好奇地打量着办公区内,那些忙碌的年轻人。

也许,今天之后,我也将是其中一员?

思索间,前台小姐带着一位中年男子回到接待室。

是上次那个男人,不过今天的他,将披肩的长发束了起来,整个人少了一丝慵懒,多了几分干练。

“方总昨天出差了,这是我们庄总监。”前台小姐介绍道,随后便离开了接待室。

“您好,我是王若愚。”我下意识起身,向男人伸手道。

“你好,庄云飞。”

庄云飞伸手对握,随后便拿起了茶几上的策划方案

许久,他才开口道,“设计要兼具理性和感性,你的逻辑没有深入推敲,这就导致了你方案的不自洽。

一个好的作品,每一个部分都不可或缺。

你在设计时,要警惕修辞,比如旅人、石块这样的比喻,它们是否与这根斜柱有必然的联系?

我认为黑色炭化木的选择可以用感性去解释,但这根柱子不行。”

“在中国人的世界里,逻辑并非是万能的,而中国的建筑,也是基于对存在的“领会”,而非研究。

严格来说,艺术与学术是两回事。”

庄云飞的质疑,我并不感到意外,毕竟我只是个半吊子。

不过,我却不认为当下的教育环境,能够培养出真正的建筑大师。

这个世界上,没有绝对的权威。

“奥的作品之所以伟大,是其背后的思考深度和设计密度决定的。

如果你还没有理解奥的设计理念,就直接借用他的语言,这很危险,是抄的阶段,还没到模仿,更不可能超越。

当然,如果你只想做个网红建筑师也无可厚非,或者你有一些独特的视角,我也可以接受。

但最重要的是,你必须让自己首先达到自洽。”

庄云飞的话语中透露出对我设计的质疑,我明白,他是在指责我抄袭大师的创意。

但我很清楚,无论是想法萌芽之初,还是最终定稿阶段,我都没有想到过奥的作品。

“感谢庄老师的点评,这对我很有启发。但我认为,结构理性、逻辑自洽是很基本的一种追求和标准。

但标准从来不只一种,可能我现在的阶段,更想抓住感性的那个点。”

稍作沉吟,我继续补充道:“斜柱的保留确实是感性压过理性,这是我个人内心的直觉。

一根斜柱出现在那里,很符合我当时的感受,与大师的语言无关。

也不是说大师用过斜柱,斜柱就成了他的语言。”

庄云飞呆愣了几秒,随即笑着点了支烟,“有意思,跟我年轻时一样。”

我接过香烟,点燃后并没有急着开口,直觉告诉我,他的话还没讲完。

果然,停顿片刻,庄云飞再度开口:“其实我也不曾接受过系统的教育,很多年里,我都无法确定自己到底处在什么水平……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