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晋双方撤兵后的第二年(628),郑国国君跟重耳在这一年相继离世。秦穆公得知郑国国君去世时,当初被他派去驻守郑国的人跑来告诉他,自己现在掌控着郑国的城防,你现在派兵过来肯定能一把拿下郑国。”
烛之武能说服秦穆公的一个主要原因之一,就是郑国可以作为秦国东进中原的跳板,打累了可以到郑国休息,打饿了可以到郑国吃饭,所以秦穆公对于郑国这块地,还是很想要的。
毕竟他要是能拿下郑国,那么攻进中原指日可待。
“秦穆公不顾大臣的劝谏,哪怕是跨越千里也一定要出兵攻打郑国。这秦郑之间隔着一个晋国,所以秦兵大张旗鼓前往郑国的时候,早被郑国发现了,这次偷袭自然就没有成功。秦兵眼看郑国对于他们的偷袭已经做好了准备,而自己又不想无功而返,就顺手灭了滑国,有了战利品后他们才回国。”
“在他们往回走的时候,重耳没了。晋国大臣们一致认为就这么放秦兵回去,对晋国来说是一个很大的隐患,而且他们觉得这肯定是上天送给他们的机会,一个击败秦兵的机会,所以他们就在秦兵返回的路上设了埋伏。”
晋当时还喊上了姜戎一起,两方人在崤(xiáo)山准备好偷袭秦兵。
姜戎是西周时期的少数民族,周王朝越发衰落,周边族群入侵,一些诸侯国就开始将姜戎收为己用。
“秦兵对晋并未设防,所以他们一走进埋伏圈,就在晋和姜戎的夹击下全军覆没了,主帅全被活捉。秦穆公知道后十分后悔,心中决定这个仇以后一定要报。”
此次战役就是崤山之战(628),秦晋争霸的一次关键性战役,因为此事,秦后面虽然多次讨伐晋国,但东进的道路算是被晋彻底斩断了,只好向西边扩张。
“重耳离世,南方的楚国也蠢蠢欲动,他先试探性地打了晋的依附国陈国和蔡国,晋果然不能忍,立马出兵攻打蔡国,楚国则出兵救蔡国,双方在泜(zhī)水僵持(627),最后结局是双双退兵。”
晋楚僵持的时候,晋国的阳处父已经不想打了,但是直接撤军的话又怕楚军追上来捶他们。
思考过后,阳处父派人跟楚国的子上说,你真要跟我打的话,我就先退30里,你渡河后摆阵,然后我们想什么时候开打就什么时候开打,要不就你退后我过河,当然了,我过河的话,你得让我缓口气,不能直接开打。
子上想过河,但是他儿子不同意,因为他觉得晋国人不讲信用,万一咱过河的时候,阳处父打我们咋办,还是我们退后让他们过河比较好。
于是楚军退后30里,这可高兴死阳处父了,楚军一退,他就带着晋军撤了,一边撤一边跟人说,这楚军真没胆啊,跟我对上的时候居然逃走了。
“晋楚这边的事情结束了,秦穆公也调整好了自己的状态,很快就出兵伐晋,希望能早日报了崤山的仇,不过很可惜,他失败了,同年(625),晋还打回去了。”
“次年(624),秦穆公再次发兵攻打晋国,此次依旧是为了报崤山之仇,这一次秦军打到了晋国的王宫,不过他们只是在崤山修筑了之前死去的将士们的坟墓就回去了。”
“第三年(623),晋国为了报王宫之仇,发兵攻打秦国,直接拿下了秦国的一个城。也是这一年,秦穆公终于让西边的十二个戎国臣服于秦,至此,秦穆公称霸西戎。”
秦伐晋的两次战役分别称为彭衙之战和王宫之战。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