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走周少华父子,沈曼秋把装上锁扣,把拴在宿舍里的大雁也移到仓房。
再把宿舍打扫一遍才拿起五块钱和一块原主带来的布料去关雁家,昨天拿人家大雁和大雁蛋还没给钱呢。
通沟岭一共九个生产队,加起来有六七百户人家,他们所在的是第五生产队,简称五队。
知青本该属于生产队直接管理的,不过通沟岭的大队部就在五队,他们上工归五队管,其他事找大队部,准确地说找大队支书佟国顺。
从整体情况来看,通沟岭条件还不错,青砖瓦房玻璃窗户的人家户不少,还有不少土砖青瓦的,但大部分都是土房子。
关雁他们是从山里搬来的猎户,当初她们那里的人搬来时政府有优惠政策,他们家也有一点家底,修建了五间青砖大瓦房,现在就住他们姑侄三人。
前些年知青多,大队就安排十几个女知青住他们家,结果是一群能闹事的主,见关雁长期打猎生活好,就跑去公社红委会把关雁举报了,说她挖社会主义墙脚。
那些红袖兵都初高中生,他们哪里管前因后果,他们就想整人,于是直接来大队抓人。
大队的那些长舌妇,别看他们今天和这个吵,明天和那个闹,但如果有人来破坏他们利益,那不是一般的团结。
在运动开始时,红袖兵来过一次大队,要把人家私牛私马拿归公,不准多养,地里的菜也不能多这种。
当时红袖兵来时大家都在地里上工,等得到消息赶来时,靠路那些人家菜院子里的菜都毁了。
一群人虽然把红袖兵直接殴打跑不敢再来,不过损失不少,于是一直防着红袖兵的。
这不来抓关雁的人还没到大家就接到消息,一群人就把红袖兵堵在路口骂,刚出学校的毛头小子哪里是他们对手,被骂得投降,把举报关雁的知青些直接出卖了。
大家听到原因气得咬牙切齿,山上的小猎物谁家不去猎点回来改善生活,这不是断他们财路吗?
而且当时的关雁才多大,十五六岁,住人家吃人家的还举报人家,这是把人往死里逼。
人家还是得到公社政府允许打猎补贴家用的都抓,那他们偷偷打猎的被举报不得拉去改造。
于是社员和知青发生了矛盾,事后关雁把知青赶出他们家,五队条件连太差的都不愿意接收知青,女知青就被安排到死了人的五保户家房子里。
以前大队都尽量给知青安排轻松的活,那之后就和当地社员一样拿工分,不能干就扣工分。
知青些也发生地域冲突,京城知青是最先来的,也是来通沟岭的第一批知青,七男五女一共十二个知青。
女知青都是高中毕业生的,年龄都是十八九岁。
男知青初中毕业,都是十五六岁的,这估计也怕他们不懂事乱搞男女关系故意安排的。
京城来的这十二个知青有个共同特点,都是家里长辈都有在审查的“可教育”子女,来了以后态度是非常好也勤快。
当地人可不管你成分有没有问题,他们只知道这些人是从首都来的孩子,和自家孩子一样大,只要不惹事能照顾就照顾一下。
那时下来的知青都力争先进,争取得到当地人的认可,有的女知青还逞能地要去挣一等工分。
其次他们手里都有钱,总是用钱和关系好的社员换物资,当地社员对他们还很满意的。
等到六九年春又来了二十几个知青,主要是苏杭一带的和东北的,一半都是肃省本地的,问题就来了。
肃省本地的部分是积极分子主动下乡的,其他地方的十个有九个都是被迫来的,观念不一样就容易出现问题,今天举报那个明天举报这个,动不动就因为小事干架,然后从两人打架到两个地方打群架。
这个男知青勾引人家小姑娘补贴他们,那个女知青勾搭人家大小伙给他们干活。
平时矛盾就不少,去公社红委会举报人就是触碰当地人的逆鳞,本来很受欢迎的京城知青也受牵连。
京城的知青一开始都安排在大队部空置的青砖瓦房的,后面没人接收知青,就把女知青安排进现在的知青点,男知青全部住大队部。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