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初的目的本为考验,何雨柱的表现却彻底征服了李保国,
此刻他恨不得加快速度,迅速将所有菜肴做出色,以防香酥鸭因冷却变凉而大打折扣,那就太遗憾了。
... ...
...
有了李保国参与,他们合作愈发高效。
眨眼工夫,又完成了四道美味的菜肴出锅。
一共有六道菜,首先是糖醋鸭、清炖草鲤,还有一碟青椒炒肉,再加上三道素的小菜。
在这个年代,能够用这种规格待客,足可见柱子在李保国心目中的分量了。
肖秋珍师父也一起召唤了过来,他们三人就在院子里摆上了一桌。
何雨柱帮忙给师父师娘盛上米饭。
“师傅、师娘,请尝尝。”
尽管是来家中作客,礼仪上总还是要遵循一定的顺序,首先当然是让主人开动。
李保国与肖秋珍彼此望了对方一眼,两人眼中都满含笑意。
“那好吧,我来尝尝。”
师娘笑着说,然后夹起一片香酥鸭,轻轻品尝一口。
紧接着,下一刻,肖秋珍脸上笑开了花,显然是极为赞赏柱子的手艺。
“难怪这几天总听你提柱子了,这厨艺确实不比鸿宾楼的主厨差。”
听了师娘的话,李保国也不免夹起一片来试味,然后眉头一挑。
虽然刚才亲眼看着柱子下厨,但这亲自品尝的感觉确实有所不同。
没有直接表态,但从他脸上的笑容,不难看出他对柱子的能力感到满意。
肖秋珍清楚地感受到了李保国发自内心的认同。
对于这孩子,她同样满心喜爱,因为他的礼节得体又懂事,懂得感恩。
作为一个女性,她在乎更多的是柱子的人品而非烹饪天赋,真正重要的是他的善良天性和责任感。
在享受晚餐的时候,李保国突然问道:“柱子,这日子你父亲走了,你恨他吗?”
...
听了师傅的话语,何雨柱缓缓抬起了头。
大清哥走了,他会怨恨?当然不是无怨无怒,失去了父亲,谁又会没有一点怒火?
然而,何雨柱作为现代人的灵魂重生于此,他对原着情节有所了解,所以心态自然有所不同。
况且,现实生活从不会给时间任人怨叹。
“师傅,我爹的选择由他决定,我无法干涉,我现在只想在您的指导下专心学习厨艺,学成之后回报您的悉心教诲。
而且,掌握一门技能对我来说意味着能够带妹妹安稳生活下去。”
他的话语朴实,却显现出他的诚恳和质朴本色。
这话让李保国和肖秋珍都不由点头赞许。
这孩子身处不幸,但他积极向上的决心加上本身的天赋,将来绝非池中物。
大清啊大清,这回可是错看了柱子。
面对这样的何大清,李保国不好再多说些什么,但内心已经笃定:未来的某个时刻,当何大清再次看见柱子,一定追悔莫及。
“柱子,从今以后这里就是你的家,你爸不管,师父、师娘永远支持你。”
肖秋珍本来就疼爱柱子,听了他的话更觉心疼。
此刻的她,仿佛已经将柱子当成了自家孩子般关怀备至。
毕竟,李宝国夫妇多年无子,对继承香火之事必然有所期待,并非毫不关心。
然而种种原因阻碍了他们实现心愿,眼前何柱这个单纯善良的孩子让他们有了新的想法。
眼见这情景,何雨柱亦起身相迎。
"师父师娘如果接纳我,柱子心里非常感恩。
我父母不接受,那么日后你们便是我和雨水的心头亲人。
"
这句话触动了李宝国的心弦。
这些年来,他作为鸿宾楼首席厨师,外界赞誉不断,但子嗣问题是难以回避的问题。
他和肖秋珍虽能相互扶持理解,但在那个时代,不延续香火确实会引起不少议论。
尽管肖家因为秋珍未育有所冷落,但由于李宝国的身份,他们并不敢公开挑事。
但在肖家内部,他们的处境并不受欢迎。
李宝国对于何柱的到来,心中怀揣着一份希望。
何柱才华横溢,且有望继续自己的烹饪传统,让他甚是喜爱。
"秋珍,你去把柱子带来的茅台拿来,今天我高兴,要畅饮几杯。
"李宝国提出。
肖秋珍无奈地瞪了一眼,低声警告:"少喝点。
"但她仍起身去窗沿拿起茅台,为丈夫的小瓷杯斟满,但语气带着些许不满。
"说真的,这小杯连半杯都没斟满?"看着仅剩半杯的酒,李宝国忍不住想讨一点。
秋珍摇头道:"如果不是看在柱子的分上,我还不愿意给你这小杯子酒喝呢。
考虑下你自己身体状况吧。
"语气不悦。
闻言,李宝国只能苦笑道,收敛了一些。
他知道要小心,不然这小杯都可能没了机会。
"柱子,你是孩子,喝茶就很好。
今日跟着师父尝些醇酿。
"看着师徒关系更加亲密,李宝国的心情很好,言语也轻松许多。
何雨柱见状,主动举杯:"师父慢点,那就让我以茶代替酒,敬您一杯。
"
酒至三巡,李宝国极其珍惜这一半杯佳酿。
与桌上美食搭配,直到现在才慢慢享用殆尽,脸上还带着品尝后的满足神情。
"柱子,我们名义上是师徒,其实烹饪的道路上,徒弟总有一天会成为师父。
"他提及厨艺传承的传统规矩,暗示着将来的期待。
关于李保国的消息也是源于军队管制委员会的消息。
作为鸿宾楼的重要主厨,他的人脉广泛,触及各个行业,对于京城内部的情报,他知悉的自然要比一般人多些。
新 成立之初,每个人都饱经战争岁月的锤炼,哪怕是一般百姓身上,也隐约透着股彪悍的气息。
社会上广泛习武的传统更是如此。
这位年老的武术馆馆主张杨佩元,本身就是一位非凡的人物。
他十七岁时以坚韧的身体训练击败五名武士,从而崭露头角。
此后数年间,凭借出色的武艺,他创造了诸多英雄传说。
与武林门派通常追求名声的做法不同,杨佩元倾向于攻击外来势力,光是他手下的知名武士就有二十多位,这也使敌人中不少人对他痛恨不已。
年迈之后,杨佩元创立了太元武馆,门徒虽少但都是高手,战争时期更是传出不少传奇佳话。
摧毁敌特巢穴正是出自他的领导。
然而抓捕过程中并未将所有敌人一网打尽,部分逃出在外的人复仇心切。
首当其冲的是作为太元武馆馆主张佩元,敌特得知他的介入,立即以狂怒反扑。
有人曾企图在路上暗算杨馆长,将他捆绑起来同归于尽。
不过杨老馆主身负深厚内功,感知异常敏锐,及时察觉异样,躲过一劫。
虽然躲开,但因未能抵挡住攻击残余的冲击,暴徒死亡当场,而杨馆长却不知去向。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