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完饭,韩昭昭继续在家编筐,深底果筐她可得多编些,以后她的空间可会变成百果园,盛水果的筐子少了可不够用。
下午两点,小娥来喊韩昭昭,她家的棉套都弹好了,得抱回家给小娥家腾地方。
韩昭昭去跟人结了账,两床棉套外加四斤多做棉衣的棉花,弹棉花匠一共收了她家三块两毛钱。
抱着松软暄腾的棉花,韩昭昭满意的回了家。送走了帮忙抱棉花的小娥,韩昭昭又去了一趟菜市场。
白菜萝卜她吃够了,得去看看有什么自家没有的新鲜青菜吗?
这个菜市场离家不远,是个规模不大的露天小市场。
已经是下午了,市场上的人并不多。该买的买,该卖的卖,人已经散的差不多了。
“来晚了!”韩昭昭想。
但来都来了,咋滴也不能白跑一趟。万一也有跟她一样,这个点儿才出来卖东西的乡下农民呢。
这个小市场韩昭昭以前没来过,虽然离她家比较近,地段却比较偏僻。
据说附近不远挨着一座鬼屋,她奶怕她人小八字软,从来没带她来过。
她还是前几天听小三子跟她说的呢,这个小市场不仅有卖应季瓜果蔬菜的,还有卖街头小吃,手工制品,土瓷土陶,各种乱七八糟的玩意儿。
韩昭昭挎着个篮子在市场这头走到另一头,她算是搞明白了,原来这里说是叫小市场,说明了其实就是个不大的集市。
跟后世的农村大集也没啥太大的差别。卖东西和买东西的人都是自发聚集在一起,时间一长就形成了这个小市场。
听说去年的时候,买东西其实只需要用钱的。后来随着时间的增长,物资的短缺,一些物品国家实行统购统销了。
但也并不是全部,现在还不到物资供应最紧张的时候,所以这边的市场基本上还是公开性质的,政府管理并没有那么严格,也没有说农村养殖需要控制数量。
除了粮食国家把控的比较严,不允许私下大批量交易,其他的农副产品,老百姓可以去收购站出售,也可以少量的在集市上自由交换交易。
这个小市场卖东西的也没啥铺面,讲究点儿的弄张席子往地下一铺,想卖啥摆啥。这样式儿的卖家,大多都是常摊儿。
不太讲究的往地上铺个破麻袋片儿,或是啥也不铺,直接把挑来的筐子篮子往地上一杵,吆喝几声就直接开卖。
像这样式儿的,大多是城郊的农民和附近的居民。
农民卖的都是自家自留地里种的应季水果青菜,自己家养的鸡鸭禽蛋。
倒是粮食很少有人卖,毕竟国家统购统销了,不允许个人私下大批量卖粮。
居民们卖的东西就杂了,啥手工布鞋,小孩玩具,家用的小椅子小板凳马扎子,筐子篓子木盆,还有瓷盘瓷碗大瓷缸……只要是人们生活中能用到的,是应有尽有!
韩昭昭转了一圈下来,心里也有数了,看到一个刚放下担子的老大爷,筐里装得是满满当当两筐子嫩绿的芹菜和芫荽。
看到有人呼啦一下围上去,韩昭昭也跟着挤上前排队,从老大爷手里按三分钱一斤的价格买了五斤芹菜,按四分钱一斤的价格买了一斤芫荽。
又赶着人家豆腐摊收摊前,买了两斤豆腐一斤豆腐皮。
看看也没啥可买的了,韩昭昭转头往回走。刚到一个胡同口,她看到有三个妇女神神秘秘的在那儿交谈,好像是在讲价还价。
“有好东西?”韩昭昭心里一动,悄悄地凑过去,跟在人家屁股后面听她们在买啥卖啥。
“大妹子,能便宜点吗?两毛五一斤也太贵了。粮站才钱?”
“这还贵?粮站要票,我这儿不要票,价格能一样吗?
再说这可是我们从自己嘴里省出来的大米,脱壳可比粮站干净,您想买就买,不想买赶紧走。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