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幕式上,大会发布了《储能产业年度回顾及趋势展望——暨2023年储能产业数据发布》(下称《数据发布》)。《数据发布》介绍,2023年,中国新型储能项目数量(含规划、建设中和运行项目)超2500个,较2022年增长46%;新增投运规模三倍于2022年新增投运规模。

中国能源研究会理事长史玉波指出,在储能产业高速发展的同时,仍需在推动技术创新、优化产业链供应链布局、建立全流程标准管理体系、深化全球储能产业链合作等方面进行布局。

广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成员、副主任郭跃华表示,广东高度重视新型储能产业发展,下一步将锚定2027年全省新型储能产业营业收入1万亿元人民币总目标,将广东打造成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新型储能产业创新高地。

中国工程院院士饶宏在主题报告中,介绍了储能的发展与应用背景、储能在新型电力系统中的作用等方面内容。他指出,新能源的大规模快速发展,为储能提供了需求,预计2030年和2060年,南方电网区域新型储能规模将突破3000万千瓦和9500万千瓦。

此外,大会还举办了储能精品展,吸引了超30家相关领域的研究机构和企业集中展示新型储能新技术、新产品、新应用等内容,为储能行业上下游搭建了高水平交流平台。(完)

2024年民盟中央参政党理论研讨会在昆举行 共探参政党建设新使命

中新网昆明1月8日电 (罗婕 缪超)2024年民盟中央参政党理论研讨会8日在云南昆明召开,参会代表围绕“中国式现代化与参政党建设新使命”主题进行交流研讨。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民盟中央副主席徐辉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历经百年波澜壮阔探索出的新型现代化道路。民主党派作为中国共产党的好参谋、好帮手、好同事,要旗帜鲜明、立场坚定,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研究;要接续传统、丰富理论,为建设高素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献良策、建诤言;要问题导向、服务履职,不断提升围绕改革发展中心任务履职尽责的能力水平。

云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民盟云南省委主委、省社会主义学院院长徐彬认为,中共十八大以来,新型政党制度重要论断的提出,使新时代多党合作事业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勃勃生机。民主党派做好参政党理论研究十分重要,这既是坚持和完善新型政党制度的必然要求,也是筑牢多党合作思想政治基础的内在要求,同时还是新时代参政党履职能力建设的客观要求。

中共云南省委统战部分管日常工作的副部长王忠表示,包括民盟在内的各民主党派在云南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奋斗历程中,彰显了参政党的使命担当,希望进一步加强指导帮助,多为云南经济社会发展出谋划策。

会上,云南省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苏红军、民盟中央参政党理论研究会委员郑洁、民盟中央参政党理论研究会副会长刘晓庄、民盟福建省委会专职副主委刘泓分别围绕“中国式现代化与参政党建设”“2023年度参政党理论研究综述”“中华文明与参政党建设”“中国式现代化与参政党新使命”等作主旨发言。

当日,会议表彰了2023年度民盟参政党理论研究获奖课题、“中国式现代化与参政党建设新使命”优秀征文,并为新任民盟中央参政党理论研究会委员颁发了聘书。

此次研讨会由民盟中央参政党理论研究会主办,云南省社会主义学院、民盟云南省委会承办,民盟中央和30个省级组织负责理论研究工作的盟员、民盟中央参政党理论研究会成员以及相关专家近百人出席会议。开幕式由民盟中央研究室主任蔡葵主持。(完)

文化产业活力释放 超千万人次走进北京朝阳文创园区消费

中新网北京1月8日电 (记者 徐婧)百家文创园区举办文化消费活动2000余场次,超3000家企业入驻“云园区”……记者8日从2024年北京市朝阳区两会获悉,2023年,朝阳区深入实施“文化+”战略,文化产业提质发展成果显着,全区规模以上文化企业预计实现收入突破3000亿元,文化产业活力持续释放。

超千万人次走进文创园区消费

朝阳区现有百家文创园区,其中超三分之一为市级园区,数量居全市首位。各园区在注重品质提升的同时,积极布局建设小剧场、实体书店、音乐厅等文化消费新空间。2023年,共举办图书市集、戏剧节、美食节、沉浸式体验等各类文化消费活动2000余场次,吸引超千万人次走进园区进行消费,一批品牌园区成为新晋网红打卡地。

该区大力推进科技赋能园区发展,建成开园全国首个文化产业“云园区”,研发国家文创实验区数字人,创新应用于政策解读、宣传推介等,实现实体园区及各类服务场景深度融合。目前已有63家服务商、百家园区、超3000家企业入驻“云园区”,未来还将引导百家文化专业服务机构、千个线下文化公共空间、万家驻区文化企业在“云端”集聚。

国家文创实验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2023年1月至10月,全区规模以上文化企业实现收入2533.2亿元,占全市比重15.5%,预计全年将突破3000亿元。产业发展集中度不断提高,内容创作生产、创意设计服务等四大领域均实现正增长。数字文化产业发展态势强劲,占全区比重达40.0%。文体娱行业规模保持全市第一。“十四五”以来,朝阳区规模以上文化企业实现收入平均增速为15.9%。

打造国际一流影视制作基地

目前,朝阳区共有登记注册影视企业3233家,居全市首位,集聚了万达电影、华策影视等一批覆盖全产业链的影视头部企业,拥有影视特色园区58家,占全区文化产业园区总数超一半。各园区设有拍摄影棚、录音棚等专业影视配套资源400余个,总面积超过平方米。

为进一步发挥朝阳影视产业在首都全国文化中心建设中的重要作用,2023年,朝阳区在全市率先出台《朝阳区建设国际一流影视制作基地工作计划(2023年-2025年)》,围绕政策先行、空间布局优化、平台建设、精准服务、人才引育、品牌提升等六个方面共确定重点任务22项,将在影视技术研发创新、前沿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持续发力。

力争到2025年,实现在朝阳登记注册影视企业数量突破4500家,集聚规模以上影视企业超过500家,影视及相关产业营业收入达到350亿元,认定培育一批影视制作“梦工厂”,打造一批富有朝阳特色的优质影视作品,努力把朝阳区建设成为国际一流、国内领先的影视制作基地。

下一步,朝阳区将坚持科技赋能文化创新、文化赋能城市发展,持续推进园区品质提升、企业梯次培育、文化菁英引育、文化精品培育四大计划,着力将朝阳区打造成为首都文化创新引领区,全力服务首都全国文化中心建设。(完)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