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悉,惠州海事部门2023年以来服务中海壳牌三期、荃美石化码头等20余个重大涉水项目施工建设,并助力粤港澳大湾区首个百万千瓦级海上风电建成投产,积极为惠州经济发展贡献海事力量。
为维护水上交通安全形势稳定,为经济发展保驾护航,惠州海事部门聚焦主责主业,扎实推进“安全生产月”“安全生产南粤行”“商渔共治2023”等专项行动,依托全要素水上“大交管”建设,持续开展AIS、甚高频、船岸界面等专项检查,使风险防范更智能。推动惠东县、大亚湾开发区成立海上应急搜救分中心,东江首艘多功能应急拖轮“惠卫江”及惠州海域最大公务船“海巡0939”顺利列编,2023年成功处置险情9宗,救起72人,搜救成功率98.6%,为助推惠州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保障。(完)
2024年江西将完成综合交通固定资产投资1148亿元以上 力争开建长赣高铁
中新网南昌1月9日电 (记者 吴鹏泉)“牢固树立大抓项目导向,坚持把项目建设摆在突出位置,适度超前开展交通基础设施建设,2024年完成综合交通固定资产投资1148亿元以上,其中公路水路完成900亿元以上。”
2024年江西全省交通运输工作会议9日在南昌举行,江西省交通运输厅厅长谢德强在会议上作上述表述。
铁路方面,江西力争开工建设长赣高铁,加快推进昌九高铁、瑞梅铁路建设。
高速公路方面,江西将建成大广高速吉康改扩建等4个项目,开工建设南昌北二绕城等7个项目,加快推进梨东改扩建等9个项目建设。
普通公路方面,江西将完成国省道建设里程270公里,开工建设G353武宁县罗溪至修水县黄沙段公路改建工程等11个项目;新改建农村公路3000公里,县道三级及以上公路比例达到67%。
水运建设方面,江西将建成乐安河三级航道等7个项目,开工昌江航道提升工程等8个项目,加快推进赣江新干枢纽至南昌二级航道建设工程等7个项目建设,高等级航道总里程突破1000公里。
民航机场方面,江西力争瑞金机场实现通航,建成瑞昌通用机场,开工建设景德镇机场改扩建工程和安福通用机场。
轨道交通方面,江西将持续推进南昌地铁一号线北延、东延工程和二号线东延工程建设。
客货运枢纽方面,江西交通运输部门将指导南昌—九江、赣州、上饶等地做好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工作;建成庐山站、峡江站2个项目,开工建设瑞昌站、婺源站2个项目,加快推进南城站等6个项目建设。
谢德强介绍,2023年,江西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深入实施“大交通”攻坚行动,全省综合交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137.9亿元。全年完成公路水路客运量1.2亿人次,同比增长21.6%,其中公路客运量、水路客运量同比分别增长20.5%和135%。(完)
北京顺义加快数字经济布局 基本实现5G全覆盖
中新网北京1月9日电 (记者 吕少威)记者9日在北京顺义区两会新闻发布会上获悉,顺义区加快数字经济布局,全区已累计建设5G基站2832个,基本实现区域全覆盖。北京首个区级数据要素服务中心北京国际大数据交易所顺义数据要素服务中心正式启动运行。工业互联网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北京)正式启动运营。
北京市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3.0扩区建设加快推进
顺义区经信局局长周靖慧介绍,2023年顺义预计完成工业总产值1630亿元,总量排名北京市第三、平原新城第二,实现10%的正向增长,增速北京市第三、平原新城第一,在四个工业大区中唯一实现两位数增长,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27.9%,压舱石作用进一步凸显。
顺义现代产业体系加快构建。理想汽车顺义工厂首款纯电动车型MEGA正式下线,北京奔驰纯电动EQE-SUV、北汽越野车全新BJ40量产上市。理工华创等核心零部件项目已完工。国内自动驾驶研发领域的头部企业毫末智行总部项目落户顺义,北京市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3.0扩区建设加快推进。
顺义航空航天产业产能产级不断提升。围绕发动机关键部件、复合材料等重点环节,集聚中航复材、汉飞航空等一批央企民企协同发展,汇集规上企业20家。重点推进罗罗发动机、中航发涡轮叶片示范线等14个项目建设投产,总投资94.9亿元,项目全部达产后预计新增工业产值超过百亿元。
顺义医药健康产值已突破百亿。顺义医药产业基本涵盖“三大药、四大医”的所有门类,康仁堂中药配方颗粒市场占有率全国排名前三,康蒂尼的抗肝纤维化新药是全球唯一进入三期临床的创新化学药,国家级创新医疗器械企业迈迪顶峰、艾柯医疗等发展势头良好。
顺义还聚集了80余家以数控机床、机器人、精密仪器为代表的智能装备企业,产业规模达到170亿元。北一机床是我国第一家制造数控铣床的企业。汉飞航空建成我国第一条航空发动机核心部件数字化示范生产线。天玛智控在无人化智能开采控制领域处于行业主导地位。
去年中德产业园工业产值实现400亿元
顺义坚持以北京创新产业集群示范区(顺义)谋篇布局。坚持“机制+任务+项目”一体化推进,组建“六个产业专班”+“三区五组团”工作专班,去年推动28项重点任务、30个重点项目稳步建设,立足首都科技资源优势,推动“三链”深度融合。
推动中关村顺义园提质增效。加快推进《中关村科技园区顺义园改革发展提升方案》落地见效。2023年全年预计实现总收入1800亿元,同比增长17%;实现实缴税费总额80亿元,同比增长70%;实现研究开发费用110亿元,同比增长14%。
增强中德示范区集聚效应。参加2023年在德国举办的第十一届中德经济技术合作论坛,代表国内唯一城市园区主体作主旨发言。中德产业园落地博世工业4.0创新中心、大众汽车智慧物流器具、浩瀚海慈循环经济等项目49个。园区集聚德企102家,其中隐形冠军28家、智能制造企业52家,先进制造业企业占园区企业总量50%,2023年工业产值实现400亿元。
累计完成100个项目智能化转型升级
顺义深度推进智能制造行动计划。目前已累计完成100家企业智能制造诊断和100个项目智能化转型升级,共15家企业获北京市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认证,获评企业数量居北京市第二。
同时,顺义先后制定高端制造业、第三代半导体高质量发展扶持办法,正加紧制定镇级产业园产业定位和运维管理、特色产业园运营管理以及生物医药等政策,逐步建立促进高端制造业全链条、全流程的政策管理体系。建立重点产业项目服务专班,构建“1+8+21”组织架构,整合单部门相对单一条块的审批流程,编制供地手续办理和基建手续流程两个阶段综合性流程图,实现企业在手续办理各阶段“一图通办”“一图即懂”,开工时间整体比原计划提前2-4个月,有效推进了重点项目的开工建设。(完)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