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国卿大夫赵宣子早上吃下一碗肉羹,真是美味,忍不住伸出舌头舔了舔碗底。
舔得投入,半张脸差不多都埋进碗中了,影响了部分听力,没听到侍卫的报告。
碗底舔舐毕,看到了门口站着的侍卫。
从侍卫手持的翎羽可知,他带来了国外的讯息。
“说吧,什么情况?”
“启禀大王,宋国生乱,昭公被害。”
听说宋国有弑君之乱,赵宣子不禁心生感慨和惋惜之情。
他深知作为一国之主被臣子所杀是何等悲惨之事,这种事情在历史上屡见不鲜,但每次听闻这等事情都让人痛心疾首。
赵宣子对宋昭公的遭遇深感同情。
然而,更让赵宣子感到义愤填膺的是,这场弑君之乱竟然发生在一个以礼仪之邦著称的宋国。
这不仅违背了天下君臣之道,也破坏了列国所共同维系的社会秩序。
赵宣子认为晋国作为一个受人尊敬的国家,有责任和义务站出来为宋昭公主持公道,维护正义。
此外,赵宣子与宋昭公之间还有一段不为人知的渊源。
那次,他和宋昭公各带着一支狩猎队伍,在两国交界处的鹿水涧围捕一群麋鹿,当时赵宣子带的人马多,本来以为可以轻松围猎麋鹿,没想到反而把它们赶进了宋昭公那支捕猎队伍的包围圈。
狩猎场上,是要讲一点江湖规矩的,不论谁花的力气更大,也不论猎物是谁第一个发现的,谁最终捕获猎物,猎物就该归谁。
赵宣子本以为这次将无功而返,心情很是郁闷。
没想到宋昭公派人过来谈判,表示愿意把捕获的麋鹿与赵宣子打平火,分一半过来。
赵宣子对此感激不尽,觉得宋昭公这个人讲义气,有格局。
因此,当得知宋昭公被杀时,赵宣子心中的悲痛和愤怒愈发强烈。
就命荀林父为中将军,联合卫、陈、郑之师来讨伐宋国。
此次参与联合行动的其他几个国家,其中陈国、郑国与宋国并无任何过节,倒是卫国成公因为御医归还之事和宋国交涉过,还赔上了爱南燕,正好借此机会以雪屈辱。
赵宣子自己也清楚,晋国固然受人尊重,却非天下共主,并无执法权利,而宋昭公人死不能复生,所以这次兴兵其实也不是真能把宋国怎么样,一定程度上只不过是做做样子,联合军队往宋国边境一开拔,可以让宋国的新国君知道一下谁是老大。
另外还有一个考虑,那就是趁此机会做一下公关,从卫、陈和郑国讨些大象来。
奇了怪了,这些国家都是大象经常光顾的地方,却唯独很少出现在晋国。
好在这次荀林父在云峰山全部降服了那十二头大象,使得晋国拥有的大象数目上升到十三头,足以建一支象军了。
再过几年,保不准还会生出新的小大象,象军的建制规模就可以继续扩大。
如果卫、陈、郑国再各捐赠几头,很快就可以建两支象军了。
鉴于荀林父的卓越贡献和出色能力,赵宣子任命荀林父为正卿、中军元帅,率领联合军队前往讨伐宋国。
联合军队中有一支刚组建不久的大象军。
其他将领尽多是骑马,只有荀林父骑着一头大象。
赵宣子要派联合军队攻打宋国的消息传到了宋国境内,引起不小的骚动。
主要是实力对比悬殊。
这次晋国牵头的军事行动,不算大象军,光四国的兵员总数已达三十万,而宋国所有的兵员也才只有区区十五万人。
果真战事发生,宋国的前途堪忧。
宋文公问计于襄夫人王姬,后者却并不召集。
王姬说:“不要看这个联合军队人多势众,有时候战场上的事情不是单纯由兵力多寡所决定的,起决定作用的在关键少数。”
“太祖母的意思是,这个仗要用脑子来打?”宋文公问道。
“你说对了,我们宋国人虽然少,但不缺脑子。”王姬说。
“还望太祖母明示一二。”宋文公说道。
“依我看,不必动用一兵一卒即可退敌,此事交给右师一个人足矣。”王姬说。
王姬对我的信任,基于她对我认可。
事实证明她是对的。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