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家中,云雨迫不及待将犁铲安装上去,将三个犁架都安装好。

云雨想让父亲、母亲还有爷爷奶奶看看,但倏地想起父亲他们都在二叔帮忙。

自己一个人去犁地多没意思,怎么也要有几个观众,今天暂时不实验了。

晚上,云雨将自己设计出一款新的耕犁事情告诉家人,不过家人这两天都要帮二叔扬麦,及小麦入仓,也就只是敷衍了几句,说过几天交完赋税在实验也不迟,说完就都回去休息了。

毕竟大家都连着忙碌了快一个月,云雨也不好硬拉着他们去实验曲辕犁,这件事只好推后。

四天后,在黎明的第一缕阳光还未穿透薄雾,村民们就已经开始忙碌起来。

今天正是上交赋税的日子,早晨老爷子和云父、二叔,早早的就将要交的粮食装上车。趁着早上没那么热,好赶路。

大玄国的农税是十税一,即十斤粮食需要上交一斤。

按照这个比例,今年云雨家要交四百二十斤,也就是三十五斗。

大玄国一斗十二斤,十斗是一石。

斗和石、升一样都是古代的计量单位,十升一斗,十斗一石。

斗和升都是一种方形的容器,都是按容量打造好的,将斗装满铺平就是一斗。

这里的“升斗”还衍生出一个很出名的成语“无商不奸”。

“无商不奸”这个词在古时其实是“无商不尖”。

古时卖家在量米时会以一把红木戒尺之类削平升斗内隆起的米,以保证分量准足。

银货两讫成交之后,商家会另外在米筐里添点米加在米斗上,如是已抹平的米表面便会鼓成一撮“尖头”。

量好米再加点添点,在古时已成习俗,即但凡做生意,总给客人一点添头。

这是老派生意人一种生意噱头,这一小撮“添头”,很让客人受用,故有“无商不尖”之说,只是最后随着时代的变化,才变成了“无商不奸”。

当然这是在买东西的时候这个“尖”就是给客人的甜头,但是如果是在交粮的时候多出这个“尖”那就是农民的苦头啦。

今天是官府规定交粮的日子,村民们将前几天收割好的小麦等粮食装入麻袋,然后用扁担挑起,或是用木制的独轮车推着,缓缓向县城的粮仓进发。

队伍逐渐壮大,形成了一条蜿蜒的长龙,穿过田间小道,越过石桥,最终抵达城门外的粮库。

那里,官员们正襟危坐,手持秤杆和账簿,准备接收来自四面八方的粮食。士兵们在周围维持秩序,确保交粮的过程有序进行。

农民们依次排队,将麻袋里的粮食倒入巨大的木制粮斗中,随后由官员称量并记录。

云雨家因为距离县城有点远,虽然早上出发的比较早,但等到城门口的时候前面已经排着很长的队伍啦,云雨四处打量一下没发现什么特别的事情。

今天是大牛和二牛,一牛拉了一辆车,因为今年要交的小麦比去年快多了一倍,云雨家和二叔家一起,一车根本装不完。

就在云雨想着干什么打发一下时间时,突然听到有人叫他的名字

“云雨你也来交粮啦”

转过头一看发现是云广海和几个同窗。

“嗯,早上没什么事就跟着过来凑凑热闹。

你们几个怎么凑在一起了?”

“我们都是过来交粮的,然后就发现了彼此。”

这时一个瘦高个同学提议道“要不我们去县城溜溜,看看有没有什么好玩的”

其他同学也有意进城看看,在旁边纷纷点头同意。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