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吴韬加入剧组后,名为副导演,实际上每天除了与娜扎对戏之外,大多数时间都是充当场务。
哪里缺人往哪走。
因而吴韬有机会跟摄影组、道具组等其他组的人打交道。
因吴韬本人比较和善,因而很快与他们打好关系。
通过与他们的交流,吴韬从中学习到不少专业知识。
由于这部电影采用数字技术进行电影拍摄。
与吴韬之前采用胶片进行拍摄不同,数字电影拍摄和剪辑时的自由度更大。
数字电影拍摄的影片往往作为剪辑素材,最终呈现的结果取决于后期剪辑水平。
因而对于灯光等场景布置的要求相对于胶片电影有所调整,对于剪辑师的要求则大幅度提升。
后期可以通过滤镜等技术对电影场景、人物语调等方面进行调整。
因此数字电影成片的效果如何,取决于导演和剪辑师们的审美。
像《隐私保险箱》这部电影,张导为了保证拍摄效果,尽量选择实地取景。
同时他也是编剧,因为电影剧本的一些内容是根据显示现实事件改编,当时写剧本的时候对一些细节可以省略。
可现在随着前期拍摄进度完成,张导对于第三个保险箱的故事有了一些新想法。
加上吴韬加入剧组后不久,老李作为投资人给剧组提供了充裕的资金,让他们有空间发挥。
因此,在结束当天拍摄后,张导叫吴韬和其他导演组人员过来开会。
几人聚在张导入住的宾馆房间,吴韬拿着板凳坐在角落。
张导先是就第三个保险箱的故事原型跟众人做了讲解。
随后提出自己对剧本修改的想法。
“各位,我认为咱们这个剧既然融入了现实题材,那就应当让分管中门从中有些启示。”
“上大学顶包案作为一个广受关注的社会事件,我们应当注重事实呈现,在这一单元多加些细节。”
听完张导的想法,众人陷入沉默。
这个故事是根据事实改编的,为了过审,有些内容不能说的太清楚。
这一点众人心里跟明镜似的。
张导当初写剧本的时候也是考虑到这一点,因此在这个小故事上并没有增添对细节的描写。
主要围绕杨小军和邱晓雨两人的境遇对比和杨小军得知真相后的反应进行描写。
对于其背后的故事并未花费多少笔墨。
现在看张导的意思,是想将现实事件中一些背后的故事放到电影中。
这必然牵扯对于顶包操作的细节描写。
先不说电影呈现的结果如何,要是真的将其背后盘根复杂的关系放到电影中,这个电影能顺利上映吗?
想到这里,众人纷纷看向副导演,希望他出面劝一下。
副导演看到大家纷纷往他这边看,只好硬着头皮说出自己的想法。
“张导,您要不考虑一下?”
“咱这个剧本毕竟不是现实题材影片,对于一些现实问题可以改编,但过于详细的描写是否可以适当放弃?”
副导演随后从电影剧情安排和内容情节等多方面进行论述。
表明自己支持张导丰富剧本细节,但对于一些背后故事没必要全部放到电影剧情中。
张导听了他们的意见,沉默了一会儿,突然问在角落里默不作声的吴韬。
“吴导,你对此有啥看法?”
吴韬突然被点名,本想说自己对这方面不太熟,推脱掉这个问题。
可看有人偷偷对他摇了摇头,又暗示他别当面反驳张导。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