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初八,寒霜。

秋风萧瑟,北京城的街道上入目尽是枯黄的落叶,熙熙攘攘的行人皆是增添了衣衫,京畿之地已然具备了些许凉意。

夕阳西下,喧嚣的长安大街也渐渐"安静",广东道御史张修德跌跌撞撞的奔走着,瞧上去好似有些失魂落魄。

自从前几日的"大朝会"结束之后,曾经在朝野间以"斗志昂扬"而着称的张修德便变成了此等模样,每日"迟到早退"不说,精神状态也是浑浑噩噩,无心公务。

对此,无论是张修德的上官还是平日里与其交好的袍泽均是无心理会,只是偶尔在目光交错时夹杂了些许怜悯。

时至如今,天子对于辽东经略熊廷弼的信重可谓是人尽皆知,而在昔日大朝会中"拔得头筹"的广东道御史张修德自然功亏一篑。

所有人都知晓,张修德的仕途怕是要将止步于此了。

"为何会这样?!"

"我不甘呐,"一阵风起,眼神空洞的张修德不由自主打了个寒颤,下意识的挥舞起臂膀,歇斯底里的咆哮着,而其张牙舞爪的模样也将迎面走来的几名百姓吓了一跳。

东林党明明占尽上风,但在最后紧要关头却是遭遇"叛徒"背叛,导致功亏一篑,熊廷弼依然稳居辽东经略的位置。

"时不待我!"

肆意发泄片刻,张修德终是恢复了些许理智,抬头瞧了瞧周遭面露异色的百姓之后,便是跺了跺脚,急匆匆朝着自己的宅子而去。

趁着天子还没有"秋后算账",他要在第一时间辞官回乡,以免落得"流放"的下场。

毕竟若是要严格追究起来,他这位"广东道御史",理应在数千里外的闽粤任职才是。

...

...

偌大的京师中,诸如广东道张九德这般战战兢兢,乃至于上书请辞的官员不在少数,究其原因无外乎七天前的那场大朝会。

大朝会结束当日,宫中便是下旨赏赐内阁首辅方从哲,兵部左侍郎王在晋,左庶子孙承宗及兵部给事中杨涟等人。

兴许是察觉到天子的"不满",在大朝会结束的次日,兵部右侍郎魏应嘉便主动以"精力有限"为由,上书请辞。

相比较前些时日的"留中不发",天子这一次干脆利落的同意了这位朝廷重臣的请辞,使得本就人人自危的大明官场再度引来一番地震。

未等朝中东林对魏应嘉空出来的"兵部侍郎"位置展开谋划,紫禁城中的天子便亲自下旨,将前不久才被先帝起复的尚宝司司丞袁可立晋为兵部右侍郎。

四日,天子又以辽东战事吃紧的缘故,起伏光禄寺卿李邦华,令其重回京师辅政。

在万历朝,袁可立及李邦华二人均是人尽皆知的"能臣干吏",平生最是排斥党争。

倘若有心人仔细观瞧朱由校近些时日的一系列举动便会发现,这位年轻天子虽是对"东林"有所不满,但也并没有顺势将其"赶尽杀绝",反倒是隐隐有了扶持"帝党"的架势。

但只可惜福无双至,祸不单行。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