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文元年,七月初,燕王朱棣上奏应天,称病乞子归。
朱允炆批驳:燕世子抵京后水土不服多日,身体孱弱,难以承受酷热下的漫长归途,待天凉后朕着人送燕世子三人回北平。
很敷衍。
但至少在明面上可以让世人理解。
因燕世子水土不服的事情,在京畿广为人知。
……
……
朱允炆一边批阅章折,一边头也不抬的道:“燕王称病,欲让燕世子归北平,但朕挂念世子身体健康,批驳了此事,你们作为燕世子的舅父,可曾去安抚?”
徐膺绪立即道:“回陛下,微臣去过。”
不敢隐瞒。
现在锦衣卫太猖獗,他去见过燕世子的事情,早就通过赵曦传到陛下耳边了,而且徐膺绪清楚,说真话反而更容易让陛下放心。
徐增寿没吱声。
他心中很忐忑,陛下忽然宣见他俩,用意不明。
朱允炆微微颔首,合上刚批阅了的章折,往椅子上一靠,右手搭在桌弦上,食指有节奏的连续轻扣桌面,嗒嗒的声音让东暖阁里更显安静。
问道:“燕王是真病么?”
徐膺绪点头,“燕王殿下安敢欺君?”
朱允炆呵呵,“他不敢么?”
当年他还小的时候,有一次单独遇见朱棣,朱棣竟然上前拍他的后背,说“不意儿乃有今日”,看那架势就要揍他了,幸亏当时太祖来了,否则不知道会发生什么事。
就是那一次后,朱允炆暗暗发誓,等他登基,绝不允许大明有如此牛逼的藩王存在。
尤其燕王!
徐增寿听出了朱允炆话里的不满,缓缓道:“陛下已是我大明九五至尊,四海之内,皆在君下。燕王殿下纵然强势,可亦是人臣,且贵极人间,岂敢欺君,以致从云霄跌落泥泞,是为大不智也。”
朱允炆冷笑一声,“朕这位四叔,有何不敢?朕观燕王,恐有更甚之举。”
比欺君还过分的……
造反呗!
徐膺绪和徐增寿出了一身的冷汗,原来这才是陛下宣召他俩的意图:询问他俩燕王有没有可能造反。
毕竟他俩和朱棣有亲戚关系,最近又和燕世子接触得多。
两人又暗暗腹诽。
陛下你都在准备削藩北平了,却在这个时候来问我俩燕王会不会反——燕王的性情你还不知道么,你敢削藩,他就有可能反啊!
但他俩不是大哥徐辉祖。
如果是徐辉祖,作为建文纯臣,肯定在实际分析后,说会反。
徐增寿沉吟半响,“陛下得位,乃是大明正统,祖宗规矩朝廷法度,而臣先前说过,燕王殿下已贵极人臣,他没有足够的立场,也没有足够的实力,放弃已经拥有的人间富贵,而不理智的做出这等看不到任何希望的更甚之举!”
言下之意,朱棣不会造反,因为造反不可能成功,失败了朱棣就什么都没有了。
朱允炆微微颔首。
徐增寿说的没错。
其实这些道理,黄子澄、齐泰和方孝孺都分析过。
燕王再强势,可终究只有北平一隅之地。
以一隅而抗天下,死路一条。
所以燕王肯定不会造反。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