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马伯良舌战群儒后一日,乃雨日。

靖王郭旭之师丞相赵熙、参政文天二人,丞相之子翰林学士赵永,詹事黄成言等齐聚靖王府,共议改稻为桑之策。而靖王殿下,德被苍生,才高八斗,有贤主之风,最为受宠。

午时始,只见几把檀香木椅围成一个圆圈,中有一炉,赵熙、文天坐在靖王的右边,而赵永、黄成言则坐到了靖王的左边。几人互相望着,或是感慨昨日之事,不知从何说起了……

“殿下,丞相大人,赵明卿,黄子先,那马孟熙真乃慷慨激昂之士,为大洪而违百官。”说这话的乃是参政文天。“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无非是像马伯良那样,凭着心中一气,惟想把这条命献给大洪罢了。”转息文天说这话时,真有一股豪气。

转忽一瞬,只见赵永道:“幸亏我大洪朝有靖王殿下,信人而奋士,贤德而明世,若即位,大洪朝便有太平盛世,我们这些人,死了一个还有一个,今潞王之师提出改稻为桑之策,成有他利,不成也有他利,吾等不争,更待几何?”

靖王郭旭,神色凝重,曰:“大洪朝也就你们这些贤臣,那今马伯良赴浙江行改稻为桑之策,此乃国之大事,关乎社稷安危,吾等不可不议。”转而又道:“若连卿等股肱之臣全失了,孤真不晓还有谁能助皇上匡正时弊?”此时丞相搭话了,道:“皇上还是圣明的,不至于出现那种结果。”

黄成言闻此,搭话道:“可昨日的结果也没好到哪里去。王爷,臣不知大学士给吾等挖的什么坑。”丞相道:“总算开了个好头,开支控制了,不再给百姓增加赋税,但愿浙江改稻为桑之策能够办好。”

丞相又进言曰:“殿下,改稻为桑,国策也。若成,则国富民强,可解朝廷之忧。然此事重大,不可不慎。”

黄成言接丞相言曰:“臣闻浙江之地,沃野千里,稻麦丰盛。今改稻为桑,虽国利民,然百姓安能遽从?当以善策抚之,不可强逼。”

翰林学士赵永曰:“父相所言极是。改稻为桑,须得百姓自愿。若强行为之,恐生民变。且浙江之地,豪绅众多,若处置不当,亦恐生乱。”靖王听之,稍疑,道:“确是,爱卿有何良策?”

黄成言紧答道:“殿下,臣以为可遣良臣赴浙江,察民情,抚百姓,以成改稻为桑之策。”

靖王殿下曰:“善。然此事当如何着手?”

丞相赵熙曰:“殿下,可先遣使者赴浙江,宣示朝廷之策,以安民心。再择贤能之臣,赴浙江督行此事。”

黄成言接着回言:“臣以为可令马伯良谨慎行事,不可急功近利。且当察浙江之地豪绅之动静,防其生乱。”

赵永听闻,稍不悦,道:“父相所言极是,改稻为桑,当以百姓为本,以安民心,不可损民之利。若能使百姓得利,则此事可成。但黄子先之言错矣,若令马伯良,岂乎他是我等之人?若为圣上晓之,何待也,马伯良,圣上之人也,仅助不可令,一旦令之,吾等之功,必弃也。”

黄成言又曰:“确矣,是下臣的疏忽,臣检点。”

靖王殿下曰:“善。吾等当全力支持马伯良行改稻为桑之策,以利大洪。”

与此同时,潞王府中,潞王殿下,英武不凡,有雄才大略,除靖王外,最受宠也,亦为有望继承大统之人。其师大学士李瑞、参政荀攸二人耳,翰林学士李敬、户部尚书高归,礼部尚书之子潞王府左长史徐峥等共议改稻为桑之事。

潞王殿下曰:“今朝廷行改稻为桑之策,吾等当如何应对?”

大学士李瑞曰:“殿下,改稻为桑,虽是臣提的,但乃挖肉补疮之策,也实乃变法之策。若成,则朝廷之制将大变,于臣等不利,轻则改官,重则贬官,虽于臣等危害不大,但殿下之兄裕王,有丞相为师,十有八九乃太子之选,裕王他方必助改稻为桑之策成,若成于殿下不利,而赵丞相年岁已大,或贬或罢,也只对他一人而已,于对方他人不害,臣以为当设法阻之。”

翰林学士李敬曰:“陛下,臣之家尊,所言甚是。吾与丞相之子乃政敌,昨日在翰林院,赵永似支持改稻为桑,吾当反之。且此事若成,赵永必受重用,是乎他父即罢官,亦无大害,且于吾等不利。”

户部尚书高归曰:“殿下,臣以为可趁此机会获利,以补亏空,以作庙记史,乃全圣上之愿。改稻为桑,必有大利可图。若能得之,亦可为殿下之助力,因此臣反之。”

潞王殿下曰:“李大人、高大人所言有理。然此事当如何阻之?”

李瑞回道:“殿下,可使人散布谣言,言改稻为桑之害,以乱民心。再使人上书朝廷,言改稻为桑之不可行。”

荀攸接瑞之言道:“臣以为可联络浙江之地豪绅,使其反对改稻为桑。若豪绅不从,则可许以重利,使其生乱。”

户部尚书高归曰:“殿下,臣以为可暗中阻挠马伯良行事,使其不能成功。若能得浙江之地之利,则殿下之位可固。”

潞王殿下曰:“善。然改稻为桑之策若不成,于二位夫子不利,毕竟是李夫子提出的,若不成,轻则贬官,重则罢官为民。孤心不忍……”

自此,靖潞二王各怀心思,围绕改稻为桑之策展开了一场激烈的争斗。而浙江之地,亦因改稻为桑之事,陷入了一片动荡之中……

靖王府中,众人继续商议对策。

赵熙望着靖王,捋白须道:“殿下,现需上报皇上速遣贤臣赴浙江,宣示朝廷之德意,使百姓知改稻为桑之利。且当令使者察浙江之地官员之贤否,若有贪腐无能者,当奏请朝廷罢黜之,可保民生之利,亦可助马伯良行改稻为桑之策。”

文天接相之话后道:“确矣,还有臣以为须保百姓之田且当察浙江之地之水利,若改稻为桑,水利当如何整治,不可忽视。”

赵永见文天话毕,紧答道:“父相、文大人所言极是。改稻为桑,当虑及长远。若水利不治,则桑田难成,反受其害。”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