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音刚落,书房的门被轻轻推开,李恒缓步走了进来。他听到李彻的自言自语,接口道:“我大燕国,自是承天子与各大世家之恩泽,北拒蛮夷之族,东挡晋国锋芒,南破乾贼之伪,如巍峨之山,屹立于诸夏之巅。”
青儿欲向李恒行礼,李恒则是直接摆了摆手。
李彻放下手中的书本,转身面向李恒,问道:“父亲,您的意思是,大燕国是由皇帝和世家共同治理的吗?”
李恒闻言,眉头微微一皱,沉声说道:“彻儿,你此言甚是无礼!”
李彻面对老李的严厉斥责,面色依旧沉稳如水,回应道:“孩儿并非有意触犯,只是对此事略感好奇。”
李恒看着眼前的儿子,缓缓解释道:“吾儿需知,我大燕自创立之初,便长时期受荒漠蛮族之侵扰。为凝聚各方之勇力,共御外侮,我大燕天子乃赐权柄于世家,以结同盟之谊。岁月流转,遂成今日之格局。此非天子与世家共掌朝纲之简单事宜,实乃蛮夷威胁下,天子之英明抉择。”
李彻听后,心中暗道:“果然如此,燕国就是门阀政治。均衡在乎万物之间,要烂肯定是大家都烂,真要有个卷王,其他国家又怎会坐视不理?”
想到此,他又向李恒问道:“父亲,我看晋、乾、楚三国均有史书记载,为何我大燕同为四大国之一,却独独没有《燕史》呢?”
李恒则是来到了书房檀木桌案之前,注视着面前的儿子,缓缓开口道:“既然彻儿你记不清了,为父便同你讲一遍。”
李恒接着娓娓道来:
“此三部史书,皆系于一位楚国奇士孟寿之手。此人虽出身楚国名门陈氏,却为私生子,遂随母姓孟。孟寿才华横溢,被世人尊为史家巨擘。”
“昔日,孟寿入楚国文史之阁,与其座师共襄《楚史》之修撰,自初代楚侯迄今之历史,悉数记载。尔后,其受邀至晋国,穷七年之功,终成《晋史》。然因其直言不讳,披露晋皇权柄为三大家族所分,被闻人家老家主囚禁三载。然其矢志不渝,宁折不弯,终获闻人家新主敬重,得以重获自由。”
“离晋之时,孟寿已逾不惑之年,然其风骨依旧,锐气未减。彼未归楚,而受乾国之邀,又经三载,终成《乾史》。书中直言乾国太祖以掠夺孤儿寡母起家,其史笔如刀,令人敬叹。”
“最后,孟寿辗转至我燕国,致力于《燕史》之修撰。迄今已近三十载,尚未告竣。只因我大燕战乱频频,史料散佚,加之燕民对文教不甚措意,致使修史之业倍加艰辛。然孟寿以坚韧之志,一人遍历列国,修四大国史,被乾国文圣姚子詹赞为‘一世正经人’。”
“孟寿?陈寿?三国志?”李彻听完老李的讲述后,口中喃喃自语,似乎在思索什么。
李恒见状,眉宇间流露出一丝关切之情,轻声问道:“彻儿,这些名字是否勾起了你的些许回忆?”
李彻微微蹙眉,沉默片刻后,他轻轻摇了摇头,回答道:“父亲,我还是什么都想不起来。”
说完,李彻缓缓站起,他抬头仰望着这个和原本世界一样身材高大的父亲,说道:“父亲,我累了,想先回去休息了,书我就带回去看了。”他的语气虽然平静,但李恒却能感受到他内心的茫然。
李恒点了点头,眼中满是慈爱与理解。他觉的儿子的失忆对他来说是个沉重的打击,需要时间去慢慢恢复。
带上书,李彻转身向门口走去,不远处候着的青儿见状,赶忙迎了上来。李彻看向她,说道:“青儿,我们回去吧。”他的声音有些低沉。
青儿轻轻应了一声,向李恒恭敬地行了一礼后,便紧随李彻而去。两人的身影渐行渐远,消失在了书房的门口。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