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下好了,土地房屋都分到户了,虽然我们家只分得3亩地,所幸的是祖上留下的一栋木房没有被重新分配,我们一家十囗人不用折腾,德胜如果回来,也能找到家,于伯也不用离开我们,只有李二,四十多岁的人了,现在分得一囗仓库,一亩三分地,就缺个当家煮饭的了”!母亲边吃饭,边自言自语地唠叨着。

“明月,你说的是,李二这个年纪了,找媳妇也不容易,你们女人家,帮他张罗下,他这个家才算圆满,如再添个一儿半女的,生活才有盼头。另外,明天我想去趟狗场镇,听阿瑞说,那边有个师傅,木工手艺做得好,我去看看,这个家现在只靠三亩地,养不起这么多口人!”,父亲木南接过母亲的话题说道。

“好的,我手里有三尺红布,准备给几个娃缝褂子穿的,你去时带上,如师傅愿意,你拜师用得着”,母亲说完,转身进屋去找藏在木厢子里的红布。

“小苏,现在解放了,我算卦也不能摆摊了,眼睛也越来越看不清楚,在苏家这么多年,一直是你们照顾我生活,听说古楠县那边有国家办的养老院,我可以去那里,不给你们留负担”,于伯不知什么时候来到了厨房门囗。

“于伯,您老放心,苏家有一囗吃的,您就有一囗吃的,您哪里也不用去,我和明月给您养老,您现在什么也不用干,在家养老就行”。父亲立即起身,从厨房转出来,把于伯扶进门。

母亲也找到了红布,从里屋出来。一边把红布递给父亲,一边安慰于伯。

“是啊,现在我们田地也有了,房屋虽住着挤了一点,但遮风避雨还可以,您和母亲都年纪大了,我出门干活时,您和母亲在家帮我看着老贵也好呀,德荣、德华、德富都得去上学去,以后,去住养老院的事就不要再提了,安心的就在这里”。

奶奶听到声音,也从另一个屋子走出来,说:“孩子们都说好了,于伯就不要再提离开苏家的事了,不能在大街上摆摊算卦,难道有人寻上门了,还不能帮个忙算一算”,奶奶帮腔道。

于伯听了他们的话,默默地离开了厨房。

第二天天刚亮,父亲就背着三尺红布出发了。

母亲站在堂屋门口,目送父亲消失在路的尽头,他那坚毅的背影,让母亲燃起了把生活越过越好的希望。

父亲拿着阿瑞给的地址,匆匆忙忙地走着,在到达狗场镇岩头村时,村里的炊烟刚刚生起。

“您好,老哥子,请问王怀良师傅家往哪条路去啊”?父亲在村口遇到扛着犁下地干活的一位六十来岁的老人问道。

“哦,你找王师傅有什么事吗?他家就住在村头,他家院坝旁有一棵大檬子树,你再走十来分钟就到了”!”,老人回答。

“你是外村赶早来的吧,你头上都是露水,王怀良是我本家堂弟兄”,老人准备走时,又转过身来说道。

“哦,谢谢您,我姓苏,名木南,是从岩板村过来的”。

“哦,岩板村苏家,苏敬兴你认识吧?”

“他是我父亲,已经去世好几年了”。

“世事难料啊,这样吧,我带你过去”!说完,老人从肩上放下犁铧,带着父亲向村头去了。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