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卓发现自己或许对看小说、看史书、古书有那么点兴趣,看历史书。
以前在看一些小说的时候,大量的小说统一流行一个观点:“多看书”、“多读书”、“不读书就跟个武夫似的”等。
宋代赵恒劝学诗:“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车马多如簇,书中自有颜如玉。”为什么那么多的长者一直劝我们多读书,刘卓对此颇为疑惑。
诸子百家最为大放异彩的时期莫过于先秦时期,在该时期流影响最大、传播广泛广、为人所熟知的不过几十家。
儒家、墨家、道家、法家、阴阳家、农家、纵横家、兵家等,每个学术流派都有自己的代表人物与代表着作。
前世时候刘卓在高中毕业那段时间对各个流派的思想有了大概的了解,重活一世,刘卓也看了不少诸子百家的书籍。明代科举考试选题就是从《四书》、《五经》中选的。
四书指的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指的是《诗》、《书》、《礼》、《易》、《春秋》。
四书之名形成于宋朝,五经之名始于汉朝,四书五经更是中华文化中儒家文化的代表作,被历代君王用作统治官员的思想武器,即便强大如元朝、后来的清朝,也不能例外。
因为儒家的思想理念相对更适合帝王来统治官员、平民,儒家强调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三纲五常,讲究人与人之间本来就不是平等的。
提倡仁,提倡通过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从实现社会与百姓的和谐共处。孔子与孟子的学说最大的不同在于人与人之间是否平等。
儒家学说代表人物孔子不仅提出了各种思想主张,孔子还身体力行,周游各国,穷其一生都在致力于恢复西周的周礼。孔子为什么要致力于恢复西周的周礼呢?
因为孔子生于一个礼崩乐坏的时期,在这个社会中,周天子的势力越来越小,诸侯之间的势力越来越大,诸侯相互攻伐,百姓生活困苦,人心动乱。
周公在周初期制定的制度与礼仪被破坏,遵守的人越来越少,诸侯都想取代周朝。
孔子针对这种情况提出只要恢复周礼,就可以维护社会的稳定,就能回到周朝初期繁荣稳定的生活。
那么周礼是什么呢?周礼是周公(姬旦)制定的一套严格维护君臣宗法与上下等级的一套制度。
周公确立的嫡长子继承制对后来的王室继承与社会稳定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该制度一直延续了三千年之久,是古代社会长期稳定的重要因素。
此外周公还制定了严格的君臣、父子、亲疏、贵贱、贵族等级的礼仪,成为对后世影响意义重大的伦理道德规范。
就孔子所处的时代而言,国与国之间相互攻伐,能够快速提升国家整体实力的学说才被采纳,儒家学说明显不符合当时背景下的社会环境。
因此,法家应运而生,法家主张采取严厉的法规制度维护社会的稳定与统治;维护君王的权威与权力;追求赏罚分明,这一学说受到了各国的广泛接受与认可。
四书五经。
《大学》。
《大学》的开篇:“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意思是大学是大学问,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学习和应用于生活,使人达到最完善的境界。
《大学》总的意思就是,古代那些要想要弘扬天下光明正大品德的人,先管好自己的国家;想管好自己的国家,必须先管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
想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就必须先要修养自身的品性;要想修养自身的品性,得端正自己的心思;想端正自己的心思,必须使自己的意念真诚。
想使自己的意念真诚,先要使自己获得大量的知识;获得知识的途径在于认识、研究万事万物。
通过对万事万物的认识、研究后才能获得知识;意念真诚;心思端正;修养品性;管理好家庭和家族;治理好国家、天下太平。
上至天子,下至万民百姓,都应该以修养自身的品德为根本。从学习获得知识到意念真诚、心思端正、修养品性、管理家族……,这是有着顺序的,不可本末倒置。
在古代,孩童八岁就开始学习识字,待到孩童十五岁就可以学习《大学》。
《大学》篇幅并不长,只有两千余字。宋代大理学家朱熹将《大学》列于四书之首;民国教育家江谦认为《大学》:“乃诸经之心要也。”
《大学》是一本讲大道理、大学问的书,《大学》一书的学问在于在给初学的学子指明了一条道路、清晰的方向。
其将个人生活、家庭、学问、出仕之间的关系统一连接在一起。《大学》中的学问对个人的影响,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社会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