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心贯看着李琮的尸体,很无奈很气愤,自己还是没有完成陛下交给的任务。自己最后附耳到李琮嘴边,却只听到了一个“呸”字,虽然周围好像没有人看到,但是会不会让陛下误解。李琮这个死鬼最后还摆了我一道。他们李家的人个个都有病,除了陛下。

繁华的长安城,一座宏伟的皇宫矗立在城市的中心,显得格外壮观。这座皇宫始建于唐朝,曾见证了盛世帝国的辉煌与荣耀,如今依然保持着当年的富丽堂皇。阳光明媚,空气清新,长安皇宫的城墙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更加巍峨森严。城门前,巨大的石狮威武地蹲坐着,守护着这座皇家圣地。城门上,一排排禁军士兵笔直站立,目视远方。城墙内一座座宫殿错落有致,金碧辉煌。宫殿四周翠竹青青,古树参天,正殿之上,琉璃瓦的重檐屋顶在阳光下闪耀着璀璨的光芒,格外耀眼。殿前悬挂着巨大的黄色绸布,上面绣满了龙凤呈祥的图案,彰显着皇家的尊贵和气派。

童心贯走进皇宫,恭敬地迈着步子走向陛下的御书房。御书房门外,有侍卫威风凛凛地守护着。童心贯缓缓地推开了御书房的大门。

景荣帝六十余岁,保养得很好,面色红润,身形挺拔,有一种不怒而威的气势,正坐着阅览奏折,见童心贯进来,抬头看了一眼,示意他上前说话。

童心贯躬身行礼,惭愧地说道:“启禀陛下,老奴惭愧,没有完成陛下的旨意,请陛下责罚。”

御书房内一片寂静,只能听到景荣帝翻阅奏折的声音。良久,景荣帝放下了手中的奏折,抬起头,看着童心贯,道:“详细说与朕听。”

童心贯略一思索,事无巨细地讲述了事情经过。景荣帝听到李琮已死,沉默了片刻,心里很难过,虽然他想逼迫自己退位,但毕竟是自己的儿子,想起了他小时候那么崇敬地仰视自己,伸出手要自己抱抱的画面,还有那个贤良淑德的朱贵妃被儿子牵连打入冷宫,最后抑郁而死。自己做错了吗,没有错,自己只是有点狠心,对朱妃确实不公平,她没有参与谋反夺嫡,也不知情。帝王都是无情人啊!

景荣帝问道:“太平教陈心元也参与了这件事情?李坤在他手上。”

童心贯道:“太平教护法孟强逃脱了。另外,据黑衣卫调查,陈心元已经收了李坤为关门弟子。”

景荣帝气愤地一拍桌子:“这个老东西,想得好美,想以李坤要挟朕吗?要黑衣卫给我好好准备着,严密监视青城山。朕总有一天要派兵灭掉太平教。”

童心贯道:“齐王还是没有说出观花图的下落。老奴认为齐王和世子李坤一定有暗线联系,或许只有在世子李坤那里找到答案了。”

景荣帝不介意童心贯依旧称呼李琮为齐王,自己的儿子只有自己可以教训,即使是死了的儿子尊严也不容他人冒犯,道:“这是一条线索,李坤要严查,顺藤摸瓜一定可以查出观花图在哪里。当年齐王的臣属还要继续查。太平教要重点查,霓裳宫的林黛旎也要查,李琮喜欢过她,要不是看在宗师林菲儿的面子上,朕也想请她入宫好好问一问。还有那个李庆也是李琮的好友,也要细查。”

童心贯心想:齐王的部下该杀的都杀了,流放的几个犯官,也被严密的监视着。支持齐王的太平教在京城的武力被一扫而空,齐王妃都战死了。而太平教明显没有得到观花图,要不然今天也不会冒险一搏。现在只有李庆和林黛旎最可疑。李庆喜好字画,出京的时候,黑衣卫检查过他的行李,里面有两幅仕女图,是李庆自己画的,三幅花鸟图,五幅江山图,还有十幅名家书法,并无可疑之处。明桩暗桩盯了李府十余年,这一家也就是读书写字画画,从来没有出格的举动。听说,林菲儿也到李府看过,并没有发现异常。看来陛下还是对林黛旎念念不忘,初见时惊为天人,要不是林菲儿阻拦,估计有纳林黛旎为妃的想法,可是林黛旎不是一般的武林人,是真正的武道奇才,天之骄女,三十岁的时候就已经是武道八段了,老奴在她那个年龄,勤奋苦练,尸山血海杀进杀出,才是武道七段,林黛旎怎么可能去做陛下的妃子啊,而且宗师林菲儿也喜欢陛下,怎么可能姑母侄女共同侍奉一君呢,这有点违背人伦啊,真是寡人有疾啊。或许是我想多了。

景荣帝道:“这样吧,通过明线暗线,就说观花图在李庆手里,让那些势力都去找找他的麻烦。如果观花图在他手上,我们就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如果观花图不在他手上,我们也可以把水搅浑,让他们斗个你死我活。只有动了,我们才能浑水摸鱼,查出观花图到底在哪里。”

童心贯佩服道:“陛下深谋远虑,高瞻远瞩,运筹帷幄,老奴佩服得五体投地。”

景荣帝笑骂:“都这么大年纪了,也还像小时候一样嘴甜甜。去吧,好好休息一下,我看你咳嗽愈发厉害了。”

童心贯感激涕零道:“谢陛下隆恩,老奴粉身碎骨难以报恩,老奴告退。”说着慢慢后退到门口,施礼,再转身而去。

景荣帝看着童心贯走远,转身对着屏风后说了一声:“菲儿,出来吧。”

屏风后走出一位美妇人,看上去大概四十岁左右,实际上已有五十余岁了。她身着华美的宫装,高贵而优雅。她的妆容精致无比,她的眼神中透露出一种独特的智慧和大气。她的一举一动都散发着成熟的魅力,让人为之倾倒。正是霓裳宫宫主林菲儿,大华国武道宗师。

林菲儿道:“陛下,你这位老伙伴没有骗你,我当时在房顶上,听到的就是呸。你们李家儿郎个个都是宁死不屈的性子,死了也不忘摆人一道。”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