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男孩是否有罪的表决也开始出现戏剧性的改变:从一开始的11对1到9对3,再到8对4、6对6、3对9,甚至是1对11。

通过了各个角色的讨论,他们的人生观发生了冲突,还有各种思维方式也在讨论中进行了较量。

冯志超通过他的举证、指出案件中的疑点,说服了其他陪审团。

所有的陪审团员都负责任地投出了自己神圣的一票。

现在就剩下了三号,这场反对战争,他站到了最后。

并不是他心里没被8号陪审员说服,而是他的一些经历,还有他的性格,根本不允许他放下自己的坚持。

.......

可能就连已经离开的孙平东都没想过,他这次的离开,是错过了什么样的光景。

整整三十分钟的超级长镜头,所有人物表演,都用走位和灵活的跟镜接了下来。

不仅是孙平东没想到,即便是参与表演的所有演员,都没想到自己会有这么一天。

这是比演话剧还要自然的表演,在那三十分钟的记录下,仿佛他们真正成了这个世界里的一份子,他们......就是他们所扮演的角色。

好像那个房间里面,至少在那三十分钟内,只剩他们十二个人,没有摄像机的存在。

入戏了,全都入戏了!

这才是真正的自然表演,台词也都变成了自然的对话,讨论也都成了陪审员间的争论。

即便是有些地方按照说话习惯改了台词,但却更具生活魅力。

哪怕是最后喊cut的时候,他们也没有任何的不适感,完全没有以往演戏,那种演完特别疲倦的感觉,只是急切的进入下一轮。

事后,许凌做剪辑的时候,看着这一段,久久都没回过神。整体长镜头看下来,他甚至生出这段比原片更好的想法。

顺畅的长镜头,相比原片里固定镜头的处理,更为顺滑。

而且这么自然的跟镜,也让所有演员的表演细节都呈现了出来,甚至把大家的表演推上了另一层台阶。毕竟,这可是三十分钟不停不断的极致表演,所有人都沉浸在了角色中。

这是任何一部电影,都没有做到过的事情。

抛开大家的演绎和长镜头不谈,背景音中,窗外的蝉鸣声,而且偶尔传来的喧嚣,更是给这整部电影,增添了最真实自然的底噪。

也是在这一刻,许凌觉得那晚决定用自然光的决定并没有错。

正因为开场就有如此惊艳的拍摄,他们后续的拍摄也格外顺畅。

除了许凌,另外十一个演员直接嗨了,而许凌之所以没什么感觉,单纯是因为他戏少,角色也不需要爆发什么观点,几乎全程就融入到了这位主席该有的状态,摸鱼......

在戏中看戏,也确实是爽到。

这种畅快的感觉,一直持续到会议室被夕阳覆盖。

……

最为执拗的3号陪审员何冰,正做着最后的疯狂。

十一票对一票,就和刚开始一模一样,只不过现在被架空的人从8号陪审员冯志超,变成了固执的3号陪审员何冰同志。

这样的转变,既真实又讽刺。

而作为3号陪审员的演员,何冰,他杀疯了。

9号陪审员(刘元):现在是十一票对一票。

何冰:“那其他证据呢?还有其他材料——那把刀——这都......我特么要怎么和你说呢?”

2号陪审员:你说过可以抛开其他证据的。

冯志超对何冰说:就剩你了。

何冰:我特么不在乎,甭管同不同意赞不赞同,这特么都是我的权利。

冯志超:确实。

何冰:你们想怎么样?我就是认为他有罪。

冯志超:我们想听听你的说法。

何冰:我该说的可都说了。

冯志超:但我们没有被说服,所以想再听一遍,大家有的是时间。

何冰:行,那我再说一次。每件事——

“在法庭上出示的所有证据,对,每件证据,都能证明他有罪。你们觉得我是傻比吗?你们才是一群头脑发热的家伙。”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