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场考试,三天两夜,正式开始。
远眺明远楼,可见监考人员较之往昔更为众多,皆乃皇帝亲选的翰林学士,身居京城要职,均为皇帝深为倚重之大臣。
此次乡试,正副主考官两人,同考官四人,提调官一人,更有负责受卷、弥封、誊录等各项事务的官员,总数多达二三十人,阵容庞大。
八月初九,子时一到。
随着翰林院侍讲兼右赞善梁潜的一声令下,鼓声隆隆响起,标志着乡试正式拉开帷幕,一场决定直隶学子命运的齿轮开始转动。
一群衙役小吏抱着纸卷稿纸,一一下发给众考生。
发完之后,便有人举着考题巡游四周,告知各考生。
乡试第一场,从《论语》、《中庸》、《大学》、《孟子》四本书,选三本出三道题,还有五言八韵诗一首、经义四道。
一共是三道四书题,四道经义题。
经义是科举考试的一种科目,以经书文句为题,应试者作文阐明其中义理。
主考官会分别从《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五经”中各出四道经义题,加起来二十道题。
考生只用五选一,对应一经的四道题就行。
但是,如果有考生博学通儒,有实力能在第一场三天内,一口气把五经二十题,再加上三道四书文,二十三篇全部做完,也不是不行。
真出现这种情况下,第二、三场的考试成绩可以忽略不计,这名考生毫无悬念可以破格被录取为举人。
对于普通考生来说,只要三篇四书八股文写好,就稳中举人,再加上写好四道经义题,必进前五。
为什么说,经义题做好,就能有机会进前五。
这还要跟五经取士有关,从科举创立,一直到明朝被正式定下。
科举从五经(诗、书、礼、易、春秋)取士,每经第一名称经魁,又称魁首,取得各经第一名的人被称为五魁首。
还有传言说,永乐大帝某年觉得自身才华不错,想显露一下,就隐姓埋名去参加一场乡试。
等出了结果,发榜时,只考中了第五名,为此十分恼怒。
主考官为怕得罪上司,无奈只能在榜上注解:“第五名是前面四名之魁首”。
所以只要考试中四书八股文写的好,就肯定能过,然后再用经义题就排名次,定输赢。
当举着试题的衙役走来的时候,杨为先迅速的将试题抄写在草稿纸上。
抄完题目后,杨为先也没有急着写,现在天还没有亮,书写起来有影响,先吃点东西垫垫肚子,顺便思考下题目。
然后就收拾下桌子,铺了一块布,就将带的食物在炭火上稍作烤制,吃了起来。
边吃边思考刚才抄下的题目,做好提前规划,从哪一步先着手。
吃也吃饱,想也想的差不多后,杨为先将桌子收拾干净,摆上考试用品,开始进入考试。
-----------------
日出之时,杨为先已经做完一篇四书八股文。
速度还是挺快,按照这样的节奏,晚上戌时说不定就能把七篇八股文做完。
三天两夜的时间,做七篇八股文,题量也不能说多说少,因人而异。
有实力的考生,思如泉涌,可能一天就做完。
不好好学习,没有做好准备的考生,可能多给几天也不一定能做完。
把草稿放到一旁,休息片刻,杨为先便开始做下一题。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