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位都看了种相公的秘令,有何看法?”

县衙兵房内,沈放、李乃雄以下将官分次坐定,商议军机。

李乃雄沉吟片刻,道:“以目前土门驻军的兵力,想扭转太原危局,怕是难凑效。”

“就是,”范二口快,马上应答道,“朝廷该不会是想让俺兄弟们去拼消耗吧?赢了固然好,输了死逑。”

李会摇头道:“按枢密院的意思来看,定是刘韐、解潜二位统帅在山西遇到了阻力,朝廷希望从河北调兵,减轻山西以南禁军的压力。”

沈放问:“李都监,你之前说,如今是耿南仲主枢密院事?这个耿南仲当下是主战还是主和?”

“耿南仲初为太子詹事,皇帝主神器后,快速擢升资政殿大学士、签枢密院事。以下官推测,太原未陷落前,官家仍主张驰援山西,耿南仲不敢提议和。”

沈放点点头,望向曹弘:“曹指挥使有什么看法?”

曹弘没想到沈放会关注他,拱了拱手道:“属下以为,不管朝廷动机如何,我军须量力而行。枢密院要求我军十五日之内抵达太原外郊,伺机歼敌,切以为时机未成熟不宜主动进攻。”

黄胜也同意曹弘的看法,认为军队刚刚经历一场生死大仗,急需休整,补充兵力和衣甲武器。

沈放自然有自己的衡量。

在乏驴岭战役之前,军队需要一场酣畅淋漓的胜仗,以鼓舞军心,同时验证军队的机动、协同、战场应急能力。

此仗基本验证了以上要素。虽然出现了捷胜营熊凯逃逸的杂音,但是通过公审判决,严肃了军纪,有了意外收获。

但是通过此役也发现了诸多缺陷。

比如战场态势转变之下,消息传递过于缓慢,新军抵达战场太迟,损失了不少有生力量。

另外一个最大的缺陷是李乃雄麾下的禁军,禁军打的是阵地战,固然有其无法变更的优缺点。

但如果自开战始,全军围绕着阵地战这个核心战场,充分发挥厢兵营的高机动,隐蔽出击优势,积极配合李乃雄的作战,也许伤亡会进一步降低,也就不会导致熊凯逃逸事件发生。

一场战斗有太多的决定因素,而要将这些因素都顾及,首要任务是培养指战员的战斗素养。

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的道理在哪个时代都适用。

假使真的要出山西作战,军队还要面临一个崭新的、巨大的考验:粮草补给。

在陌生的环境下打游击战,不比在自己的地盘,一旦保证不了粮食供应,后果不堪设想。

另外绘制军事地图,动员当地百姓,发展情报网络都是摆在台面上的课题。

沈放利用历史教师的优势,把这次军事会议开成了战斗总结会议。

他带来的近千年后的军事观念,一体化作战理念,让这些宋朝将军听得瞠目结舌。

尤其像伍有才、范二、赵大虎、陈龙陈虎等后来上车的新客,更是对沈放油然生敬。

最后,沈放望向李乃雄道:“诸位将军,此役虽大败了金军,然我军亦伤亡不小。我提议重新整编军队。各营拆分合并,重新任命长官,各司其职。”

“土门禁军由李都虞侯来指挥,原则上沈某不插手。原厢兵转升的禁军由我负责,各位可有疑议?”

众将面面相觑,从来军机决断只有长官命令下属,哪有商议之说的?

在场官衔最高的李乃雄是军都虞侯,而沈放是厢副统制,实职高一阶,沈放名义上可统慑之。可毕竟李乃雄是种师闵的部曲,他征询李乃雄意见很必要。

在参与乏驴岭争夺战的大宋军官看来,沈放谋划的这场战役可谓是久旱逢甘霖,他们已记不得上次打胜仗是猴年马月的事了。

沈放身上散发出来的沉稳、果断、睿智,早已征服了包括李乃雄在内的所有宋军。

甚至像李会这样的文官,虽然对沈放大胆、突进的作风甚为担忧,但也不得不承认沈放军事上的才能。

是以,李乃雄当场表态支持沈放的议案,李会作为监军,此刻也以军事为上,投了赞成票。

沈放对重组军队酝酿已久,心中早已有腹案,当即便公布了重组方案。

命伍有才所统新军为背嵬军,优先配置军马、重甲、大刀长斧。

命黄胜为游奕军指挥使,配属军马、轻甲、神臂弩。

命赵大虎、范二为踏白军正副指挥使,组建步军。

命陈龙陈虎兄弟俩为归德军正副指挥使,统慑山后俘虏的义胜军士卒。

对于组建归德军,沈放有自己的考量。陈氏兄弟从义胜军投诚过来,由他们指挥这帮叛军,更有标杆作用。往后军械粮饷充足了,分配还要向他们倾斜。

背嵬军、游奕军、踏白军都是岳武穆所创岳家军的核心,沈放其实是踩着前人的足迹,享受着现成的成果。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