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名,张顺,砀山县民生,马上中三箭,步下中一箭......”

王一清翻着新鲜出炉的《崇祯三年江北武举乡试录》,看着上面的白纸黑字,声音都颤抖了起来。

“没错,我中了,武举乡试最后一名!”

张顺嘿嘿一笑,面带讽刺之色。

不管怎么说,中了就是中了,哪怕是最后一名。

现在我是武举人,自然不用承担什么鸟河役了,你又能奈我何!

“好,你很好!”

王一清死死的盯着张顺,万万没想到最后竟然有这种反转。

为什么?为什么?

他不是已经答应我,使点手脚,一定让他名落孙山吗!

事已至此,王一清心中一团乱麻,但是依旧不肯认输。

“既然你乡试也过了,如今成了举人老爷,那总不能欠钱不还吧?”

“哦?多少?”张顺不动声色的问道。

“原欠我二十七两三钱五分银子,按照大明律,月息不高于三分,每年欠我利息九两八钱四分六厘。拢共七八年,算你一百两,不算多吧?”

王一清嘿嘿一笑,立即开口道。

“朱五四,朱五四,这事儿你的了!”

张顺听了也不恼,反而大声向骑在高头大马上的朱五四大声嚷嚷了起来。

“啥事儿?”朱五四连忙翻身下马,领着两个奴才赶了过来。

“喏,债主上门了!”张顺朝王一清努了努嘴。

“多少钱?”

“散财童子”一张口就是大气。

“一百两!”

“啥?他干了啥,欠你这么多?”

朱五四一听这个数字,也傻眼了。

别看后世典史里,动不动就几千两几万两纹银,其实在明末白银的价格还是很坚挺的。

一个精兵,一年的饷银也才十几二十几两。

这朱家虽然是砀山的土财主,但是只是个土财主。

家里有着几百亩地,几十个租户,以及一个果园和一个草场,实际上每年产出也就二三百两银子。

他大嘴一张,就要他家半年的收入,朱五四哪肯应他?

张顺连忙把事情的前因后果,原原本本向朱五四粗略的述说了一遍。

“可有凭证?”

朱五四皱了皱眉头,一下子就发现了问题所在。

“有欠据一张!”

王一清嘿嘿一笑,从怀里掏出来一晃,连忙又塞了回去。

“是何人笔迹?”

“张二爷亲手所书!”

“胡说,张二爷根本不会写字,哪来的手书?”朱五四立马反驳道。

“不是签名,是画押!”王一清眉头一皱,连忙解释道。

“是么?我却是不信。张二爷人已经没了,死无对证,我怎知这不是你私下里找别人画的!”

“泥马,你们想打赖不成!”

王一清一听朱五四这话,顿时火冒三丈。

“王里长,你可不要血口喷人!”

张顺当然知道其中有诈,只是当初人微言轻,又受制于人,当然不敢开口质疑。

现在得到了朱五四的支持,他自然就有了底气。

“如今,这谁欠谁的还不一定呢。你怎生倒打一耙,反说我们想抵赖?”

“好,你很好!”王一清怒极反笑,用刚好的那根手指指着张顺的鼻子道。

“如今攀上高枝了,觉得我奈何不了你是吧?”

“咱走着瞧,我不整死你个龟孙,我就不姓王!”

“那感情好,我再给你加个八,赶明儿你就姓王八吧!”

“哈哈哈哈!”

张婉儿此话一出,顿时气的王一清一佛出世二佛升天,众人也不由开怀大笑起来。

那王一清眼见张顺、朱五四等人人多势众,如今又中了武举,一时间奈何不得他们,只得悻悻离去。

待到王一清一走,张顺这才止住了笑。

原本笼罩在他心头上的雾霾,也一扫而空。

“啧啧!”

就在这时,一个熟悉的矮子突然出现在张顺和朱五四的面前,还左右打量着他们。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