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加上其他国家乐得看到纠国和南淮争得两败俱伤,好为自己创造喘息的机会,根本不可能出手援助南淮,即使是和南淮关系最好的琅琊,也必然会畏首畏尾,再三权衡。
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以后,纠王嬴则兴高采烈地命令他的大军出发了。
然而现实给他结结实实浇了一大盆冷水。
八十万纠国军队进攻南淮,死攻活攻从秋天打到夏天,武关防线上七座雄关居然一座也没打下来,来来回回就是在边境几座小城、集镇甚至村落的归属上反复争夺,偶尔居然有报复心重的南淮轻骑突入纠国境内,屠戮了纠国的一座集镇和好几座村庄。
其实也不怪纠国的将军们不够能征善战,再锋利的宝剑,强求它去拦腰斩断一座金山,也免不了要卷刃,搞不好还要崩个口子。
故梁国是用里应外合的诡计击溃的,不然就凭一座绍梁关,就能把纠国拦在在崤山以西,把纠王从年富力强拦到入土为安,毕竟纠王年纪比绍梁君白逍大了好几十,不耍点阴谋诡计,和白逍光明正大地拼谁命长,嬴则是一点把握也没有。
至于故韩国和故邢国,这两个拱卫王幾的小国能混到跻身七雄之一,纯粹因为章朝王廷的金字招牌,攻击他们就是挑衅王廷,大部分国家还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再有就是从地理上,梁国帮他们挡住了天下唯一敢冒这个大不韪的纠国。
单论体量和实力,韩国邢国加起来也远远比不上梁国,梁国这棵大树一倒,免不了要砸死树下的两只猢狲。
而南淮国,属于真正的巨无霸。即使吞灭了三国,纠国的领域面积也才刚刚能和南淮比肩。只是南淮领域地广人稀,风俗习惯与中原略有差异,加上南边百越蛮夷不时作乱,搅得南淮上层无心参与中原争霸,各种原因才使得南淮在国力上比纠国略逊一筹。
虽然纠国在进攻中不怀好意地让从故梁国、故韩国、故邢国收编的部队打头阵,尽量减少本国军队的损失,但是长此以往,军资靡费还是让纠国不堪重负,占领没几年的三国故地也人心思动。
武关防线还未被攻破,南淮国已经着手布置第二条防线,第二条防线由向父偃主持,进可支援第一条防线,退可在武关防线被破后,抵御纠军的冲击。
两条防线为南淮建立起坚不可摧的屏障,纠国再打下去,被生生拖垮似乎指日可待。局势仿佛在向着有利于南淮的方向倾斜,但是原敖心头的压抑感却与日俱增,无法言表而又无处不在的危机感让他始终心神不宁。
秋收已经结束,劳力也从农田里解放出来,现在正好是粮草和兵源都有余裕的时节,不出意外的话,纠国一定会搞些动作。
但是纠国又能玩出什么花样来?
和纠国平原决战,南淮没有胜算,但是凭借地利死守,纠国也占不了南淮什么便宜。大张旗鼓地全线进攻,既费力也不讨好。
可是纠国为什么还要这样做呢?
真的是因为野心冲昏了头脑吗?
如果纠国大举进攻纯粹只是因为野心膨胀,那么在武关防线碰了整整一年的钉子,甚至如今南淮又增加了一道防线,为什么纠国还没有冷静下来?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