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练兵场回来刘璎并没有直接回住处,而是到家丁的驻地查看。

家丁们是单独住一个院子,与客居院紧挨着,这是新买来的二十亩地,现在就建两个院子,占用的面积还不到这片地的一半,空地还很多。这些空地本来可以做操练的场子,就是怕扰民才另选场地。

两个院子现在都在盖房子,还没有完工。

现在秋收过了,正是盖房子搞基本建设的时候,农耕社会只有农闲的时候才好雇工,同时也躲开了雨季。

从外表看这两个院子都差不多,都有一个可以进马车的大门。大门旁边有两间房子,其中的一间房向外开门,这就是门房,人们从门房可以进入院子,平时进出就走这个门。门房里可以设一个看门人,他也是院子的管事人。

见到大少爷来了,门房点头哈腰地迎接,并主动在前边引路。

家丁院的房子与客居院差不多,房子盖的都是一排一排的,不同的是兵丁住处不需要隔离的小院子,于是整体上看着就很敞亮。

现在前排基本完工了,可以看出来都是一间一个门,还有一个窗户。

刘璎让门房打开一个门,他看到室内是一个通铺。门房说:“大少爷,一间房子住一个伍,还是很宽绰的。”

现在盖的是两排房子,每排十间,可以容纳一百人。后面的房子还在施工,十几个工匠壮丁正忙碌着,地面杂乱,刘璎远处看看没近前。

“大少爷,在这两排房子的后面还有没动工的,那是厨房、仓库、车马房,还有猪圈。”

跟班小雨就在刘璎的身后,他突然发话问道:“猪圈?军营里要猪圈干嘛?”

门房笑呵呵地说:“这么多人吃饭哪顿都有残汤剩饭啊,丢掉就可惜了,可以养猪啊?一年可以养好几头猪,逢年过节就不愁啦。”

是这个道理。刘璎是当过兵的,他知道,现代里兵营里也养猪,由管伙食的人负责,当兵的按单位编值日表,每两人一个月内轮一天管喂猪。所以没有额外的开支,可以养好几头猪。

刘璎点头:“好,不错。”

门房听大少爷说了好,心里很受用,脸上笑的像朵花。

他们几个人转到了这个院子的最后面,那里有一条沟渠,可以停泊小船,算是小码头。

南方水网密布,人们习惯用船,所以很多住宅都有沟渠相通,有小码头,那边客居院子同样也有沟渠相通,同样有码头。可以到苏州等南方的古镇看看,城市里到处都可以行船,民居处处有码头,甚至水上交通比车都方便。

门房很殷勤,他说:“大少爷,住这里的人也可以在此洗衣服和取水。您看,台阶都是石条砌的,多干净啊!”

刘璎问:“取水?就喝这里的水吗?”

门房:“不不,那边有水井,就在伙房边上,吃的都是井水。”

动工盖房子的还不止这两个院子,在刘诚宅院的旁边也已经破土动工,那是为刘璎盖的宅院,两个院子并排而立。为刘璎盖的宅院很小,是个二进的小院,眼下与刘诚宅院相同规制,但是刘诚一房人口多,正准备扩建,所以最终是一大一小的两个院子。

。。。。。。

快到冬季了,这一年又快过去了,经过几个月的努力,头一批三艘小帆船测试完毕,算是定型了,可以开始销售了。制造的过程中经过数次的实验和改进,以达到较好的性能。

现在这三艘小帆船停在船场的码头上,来看货的客户可以登船,也可以上船驶离码头亲自体验其性能。当然驾驶船只的还是船场的工匠,操控船只是个技术活,不经学习练习操纵不好,还容易出事。

在实验的过程中,这三条船已经再这里有一个多月了,很多人已经见过。今天有店里下请帖请来本地的头面人物,因此人很多。

“我说兄弟,看这船多漂亮,看着就舒坦。”

众人议论纷纷。

“你看,船桅上挂的是三角帆吧?”

“对对。”

刘璎选择了三角帆,当然是比较新颖的,可也不是特别的出奇,因为此时的人们也见过,特别是福建这个地方,出远海的船很多,远洋船只上大多有三角帆。

从历史上说,三角帆出现于六到八世纪,到此时已经有接近一千年的历史了。一般说是阿拉伯人发明的,也有说是印度人。自从有阿拉伯人航海到了中国的沿海地区,中国人就常见这种风帆,并且也有应用到自己船上的,所以说这种三角帆并不出奇,只是中国的船只上用的少,特别是内河帆船,基本上看不到三角帆。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