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现实的投影铺天盖地,嘈杂的中心商业区充满眼花缭乱的粒子效果广告铺天盖地。

已经实现商业化的陆地飞行器,随处可见,无时无刻不彰显着长安城的繁荣富庶。

距离大灾变结束已经二百余年,纵然各地相继发起复古运动,但生活的奢靡程度却不减反增。

人类无法从历史中学到任何教训。

李清都不清楚人类从一次次跌倒后学到了什么,一次次爬起又一次次跌倒。

这样的毅力是对还是错?

科学院前些日子联同航天局组织了金星科考项目,旨在打造第四生态圈。

继第一生态圈(地球)的生态恢复后,共同体开始全力发挥太阳环伊甸园及火星做为第二生态圈和第三生态圈,以防止地球环境的再度恶化。

狡兔三窟,这大概是人类学到历史教训之一。

而李清都也是此次项目核心成员之一,本身作为弦论学者的他并不需要参与本次活动,但是不断更迭的时代技术始终压抑着他。

六年来始终如此。

今天便是出发的日子,他招来计程车,并通过视界付过信用点之后,便向着火箭发射中心飞去。

沿着郊外贫瘠的土地,横陈着大灾变后第一个世纪的建设,一闪一闪的红色警戒灯所勾勒出的,正是此次宇航航班“太白星号”的火箭平台。

这些在他看来属于很未来的东西,其实已经属于过去了,他在向着未来的未来飞去。

随着飞行计程车侧弯,平稳的时候降落在火箭发射中心之外,他缓步走出。

远处正有三三两两身着科研工作者专属白大褂的男子向他走来。

为首一人是李清都所熟悉的,正是行星物理研究所的一级研究员关春林,曾与他共事过一段时间,是个严谨但不严肃的中年男人。

却见关春林并不同他握手致意,而是同他笑着介绍几位同行的同事。

近处观察太白星号,让李清都重新恢复了对宇宙飞船实际大小的感觉,庞然大物不足以概括它,泛银的金属光泽才让他真正觉得这就是未来。

伙同关春林一行人进入客舱的时候,仪容整洁的空姐迎上前来,向着他们一一打招呼。

“早安,李先生,非常荣幸能代表机长和副机长欢迎您登机。”

“谢谢。”李清都微笑着说。他不明白为什么这些空姐讲话,总要弄得像是机器人在导游。

“再过五分钟就要起飞了。”她说,领着众人来到客舱选择座位坐下。

李清都选择了左手边前排靠窗的位置,似乎在等待宇宙飞船进入太空站的光景。

此次一行,他们将先乘坐太白星号进入月球广寒宫基地进行必要的补给,再通过引力弹弓飞向金星。

根据现有的飞行数据的计算,这一趟所花费的时间不超过十三天。

“智能检索程序一切正常,飞船将于一分钟内起飞。”

人工智能的电子合成音响起,李清都很清楚的感觉到旋转在四周、正等待释放的巨大力量。在两艘核动力燃料槽里,还有发射道的动力储存系统里,满蓄着相当于一枚核弹的能量。而所有这些能量的作用,不过是把他送到月球。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