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年轻指挥官在与索菲亚的交往中不仅仅得到了情报部队的支持,还得以召集了一批有志向和理想的苏军士兵,这些士兵曾被维拉迪摩排斥。他们不仅与指挥官结成战友关系,还成为了他的下属。这些士兵的加入让部队规模迅速扩大,从最初的一个班扩充到了近2万人的部队。与此同时,尤里也显示出了绝对的诚意。他在南下经过费城的时候,这里还有尤里的二十集团军的一个2万人的加强师等着接受亚历山大的指挥,而且这支训练有素的以罗马尼亚人为主的部队,完全就不是当初尤里向维拉迪摩解释的是一群需要训练的新兵,而是完全合格的正规化部队。

在前往目的地的过程中,这支部队不仅收编了一些残兵和脱离队伍的伞兵,还得到了其他士兵的加入。如此一来,这支部队已经发展成为一个拥有四万多人的精锐部队,且拥有各种军事装备,人数已经超过了一个军的规模。与其他部队不同的是,前者的两万人有崇高的信仰,后者,也就是同尤里部队绝对忠诚,这样的部队和其他军纪散漫,毫无真正信仰的苏军完全不同,并且装备精良,配备了各种类型的苏俄陆军武器。

但就在这个时候,情况发生了变化,那就是维拉迪摩收缩的太快了,在纽约遭到了强烈的抵抗后,直接将全部的主力北上去波士顿地区。让原本攻占的纽约州等周边地区直接战略性放弃。

也就是说,亚历山大现在的四万人是阻断纽约美军和华盛顿美军主力唯一阻挡合流的力量,哪怕他在纽约的57集团军会因为自己的覆灭陷入困境。

此刻的亚历山大,认识到了现在的威胁,毕竟此刻自己才4万人,而且看上去维拉迪摩要公报私仇了,想让纽约组织起来的这个力量直面自己的这个新军。

亚历山大获取了这支联军的指挥权后,他立即开始准备自己设想的战术计划。他计划在美国军队和维拉迪摩的主力部队在华盛顿周围相持不下的时候,自己率领这支精锐部队从北方直插五角大楼和白宫。

然而,现实情况与当时的情况不同,他必须留下足够的部队来阻击盟军指挥官南下的部队。

是的,他知道在纽约击败维拉迪摩的美军指挥官一定是一个极其强大的指挥官,他肯定会趁这个机会,南下进攻自己所在的费城的。是的,虽然自己是正规军,自己有信心能够守住,但这是在敌人的领土上作战,任何的消耗恐怕都很难得到补充。假以时日,美军反应过来自己和57集团军都要失败。

为此,他准备在纽约南下必经之地布设地雷,希望能阻止盟军指挥官现在已经动用美国战争机器的部队。他甚至准备了一部分部队去德拉瓦河的萨斯奎哈纳大桥建立桥头堡,以摆出一个阻止盟军指挥官未来的南下行动。同时集结自己的机动部队,继续直插五角大楼和白宫在美军主力和苏军57集团军对峙的时候直接插入美军的心脏。而后续部队则是按部就班地南下,在敌人混乱的时候和57集团军一起扩大战果,同时逼迫他们往南逃,避免他们和纽约美军的合流。

他首先将自己的这个计划告诉了苏菲亚,并规划好了自己的各类部队的归属。

是的,在他给索菲亚布置战术的时候已经不像之前那样稚嫩,而更像是一个老练的猎手一样。她似乎感觉到了尤里为何这样看重这个年轻人了。而且他先找到自己说出自己的作战计划,就是为了获得她的理解和支持,而不仅仅是因为她是1万人的长官。

索菲亚虽然不是一个强大的指挥官,但是她还是能对一些战术有些直观理性的判断。但她的能力不只是限于对战术的认识,更多的是对战略的上的认知,比如她相信尤里也是知道这件事的,而且从开始的部署中,尤里的这支部队并没有去和其他的第二十集团军一样和太平洋舰队进攻美国的西海岸地区,本身就说明尤里有他的打算,向他的死敌维拉迪摩要走亚历山大只是为了实现这个目的的一环。

“亚历山大,你说得对。我们必须确保每个细节都得到仔细考虑,以确保计划的顺利执行。我相信我们能够成功。但在向尤里汇报之前,请让我再次强调,我们需要在行动之前咨询他的意见和指导。他的经验和指导对我们来说是非常宝贵的,将为我们的计划增添更大的信心。让我们努力达成我们的目标,为我们的使命而战!”

“我也是这样想的,只是我想征求你的意见!”

“很重要吗?”索菲亚目光如炬地向着亚历山大看去。

“嗯...”亚历山大说的时候又低下了头,仿佛又回到了之前那个羞涩的样子,而索菲亚也只是笑了笑,不过她很高兴自己能够得到他的青睐,这或许很重要,毕竟作为kgb资深的要员,一些情报显示,尤里战前用了一些除掉盟军指挥官的一些手段,和对待自己人的方式有着类似的手法,而这些指挥官中就有自己的叔叔库可夫,而且除了这个不谈,她也感觉到了尤里似乎有着更多的阴谋,她必须要查探清楚然后做出自己的抉择。

亚历山大立刻将自己的计划汇报给了尤里,而让他们意外的是,尤里认真的全程听取了亚历山大的部署汇报后,立刻否定了他的战术布置。是的,就如同卡维利将盟指的战术否定一样,但与美军最高指挥官计划不同的是,尤里这个加强师中有一种秘密武器,只要他在华盛顿投入使用就能终结掉美国。同时尤里告诫说:

“纽约的盟军指挥官不会南下,不要把重心放在纽约的那支部队,他不会打扰自己的计划的。”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