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仙井监兰池村,有个叫鲜逑的老乡,因为误食药物病情加重,陷入了昏迷状态,迷迷糊糊之间仿佛进入了另一个世界。突然,他瞧见三位身穿黄色官服的小吏手拿令牌前来索命,而梁上还有两位神秘的白衣人悠然吹着口哨。鲜逑急中生智,让家里人赶紧烧纸钱祈祷,借口说:“我儿子去买药还未归来,请宽限片刻。”这三位“差爷”竟欣然接受,拿着纸钱暂时离去。
等到傍晚,儿子归来,那三位“差爷”紧随其后进了家门,鲜逑便咽下了最后一口气,与两位白衣人一起消失无踪。原来,这两位白衣人也是阴间的捕快,一个叫蜍充,一个叫税中定。他们带着鲜逑穿越漫长的幽冥之路,来到一座雄伟壮观、重重门户的大城。
在这里,鲜逑巧遇了几年前就已经去世的老友曹惟吉。面对一脸懵逼的鲜逑,曹惟吉热心告知此地乃阴间,并推荐他去找一位名叫虞太博的人求助,据说此人如今正在掌管“更生道”,明天就要成为“更生佛”了。于是,鲜逑匆匆赶往。
不久,鲜逑被引至殿前,高坐其上的王者垂帘问政,先审问了蜍充和税中定二人,随后释放了他们。待到鲜逑被问及时,他诚实地回答,自己一生虽贫穷无力,但在游历瓦屋山时瞻仰过辟支佛,还曾捐献一根木头给天翁堂。小吏记录下他的陈述并呈给了王者,王者在后面批注“放还”。
鲜逑在庭中叩拜谢恩,刚走几步,就听到有人呼唤他,抬头一看,王者亲自走下台阶对他悄声嘱咐:“回去告诉家人,让他们设立更生道场,多诵更生佛名。”话音刚落,一道白光冲天而起,整个宫殿金碧辉煌。鲜逑再次叩拜后走出宫殿,来到一座巍峨楼阙下,看到一块绿色的金牌匾额,上面写着“大慈大悲更生如来”。
刚刚踏出门槛,鲜逑就清醒过来,发现自己躺在家中,妻子儿女正围着他痛哭,准备给他收殓遗体。此事发生在绍兴十八年六月二十六日。次日,鲜逑火速跑到虞太博家,向虞太博讲述了这段离奇经历,恰逢虞太博逝世两周年的忌日。虞太博本名虞祺,字齐年,虽生前不曾涉猎佛经,却以其廉洁公正闻名,在担任夔潼漕运官期间,尤其是在战乱之中,唯独他的辖区安定有序,不扰民生。最终他在绍兴十七年六月二十七日,因微疾在榻上静默无语,突然睁开眼睛对身边人说:“古佛都来了,我也该走了。”其子虞允文站在一旁泪流满面,他又安慰道:“能成为佛,又有何不可?”宾客们对其离世前的言语感到惊奇,只见他含笑而逝。直到鲜逑的经历流传开来,大家才更加确信虞太博已经成佛,“更生佛”的名号源自《大涅盘经》,新宁丞桀璜为此撰写了一篇记录此事的文章。
在政和年末的一个清明节,开封府有一位太学士人,姓张名俨,他讲了一个匪夷所思的故事。话说那天,这位太学士与舍友们出了城,在郊外豪饮狂欢。酒足饭饱之后,一行人沿着汴河堤岸返回,却发现在他们身后大约十几步的地方,有个一身素衣的男子紧紧跟随,身材魁梧健硕,然而身上散发出一股令人掩鼻的恶臭。起初,他们以为只是偶然相遇,没怎么在意;但当走进太学,发现这白衣人依然尾随其后,问同舍之人,却无人察觉其存在,这不禁让大家心头一惊。
回到寝室,白衣人竟然还在那里,不管怎么询问都不回应,呵斥他也只会暂时消失,转眼又出现在眼前,始终如影随形,而且那股臭味比之前更为浓烈,简直让人无法忍受。太学士人心中的恐惧逐渐升级,有人建议他可能是福薄遭冤,劝他不如回家侍奉双亲,暂且放下功名利禄的追求,或许就能摆脱这个怪现象。
听从了朋友的建议,太学士离开京城回到了老家,神奇的是,那白衣人随着他远离京城,真的不见了踪影。然而在家的日子并不平静,太学士虽然躲过了诡异的白衣人,却因心中抑郁,过得并不舒坦。父母看在眼里,心疼之余催促他继续学业。时间一长,太学士渐渐淡忘了之前的恐怖经历,决定重返京城参加科举考试。
一个月后,当他送客至先前郊外饮酒之地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那个白衣人再度出现,厉声喝道:“这次见到你,我是不会再放手了!”就这样,如同噩梦重现,白衣人再次开始跟踪太学士,那股臭气更是熏天。就在这一刹那,太学士昏厥过去,随后一病不起,短短十日便不幸离世。这场由白衣人引发的悬疑事件,终究未能解开谜团,只留下一段令人毛骨悚然又略带黑色幽默的都市传说,在开封城内久久流传。
在繁华的福州城,曾经流传着这么一则神秘的故事。据李伯纪丞相的小弟弟李季言纶讲述,城里住着一位道行高深的道士,他没什么别的拿手好戏,倒是专精传授神仙修炼之术。他常常提到:“真正的修道之人,跟平常人的显着区别就是他们的眼珠是碧绿色的。”有一次,这道士在市场上偶遇一位奇特的老者,这位老者胡须头发如雪般洁白,脸颊却红润似童,尤其那双眼睛,瞳孔深邃碧绿,一看就非等闲之辈。
好奇的道士暗中跟踪这位老者,发现他竟住在一家简陋的客栈中。第二天,道士便果断搬到了这家客栈,对老者恭敬行弟子之礼,并与之同室而居,这一住就是一年多。然而,尽管朝夕相处,道士并未窥得老者的任何玄机奥秘,两人之间的交流似乎总是若即若离,没有什么实质进展。
在一个寒冷彻骨的冬夜,老者起床想要方便,道士体贴地为他捧上便盆,细心解释道:“怕冷气侵袭您,特意放在被窝里捂热了。”老者惊讶不已,感动万分,终于开口道破天机:“我还真不知道你对我如此用心良苦,看来不得不告诉你真相了。我乃是昔日汉代的庄君平,已经在世间漫行了千年之久,从未遇见像你这般真诚的人。”说着,老者从布袋里取出一本宝书,递给道士,言道:“读了这本书,你就有机会得道。”次日清晨,老者悄然离店,从此再未现身。
那本书竟然是一册五言诗集,共有一百篇,每一篇都富含修身悟道、超凡入圣的道理。李季言纶记忆犹新,只记得其中两句:“事业与功名,不直一杯水”,以及“独立秋江水”。那位神秘道士在福建逗留了一段时间后,同样消失得无影无踪,留下了更多耐人寻味的传奇故事和那本蕴含无尽智慧的诗集。
在湖州,有个名叫沙助教的医生,他家老太太是个不折不扣的蟹痴,每年螃蟹丰收的季节,她都会一口气买上几十只肥美的大闸蟹,把它们装进大坛子里,全家围着欣赏,想吃的时候就挑出来下锅烹煮。然而,绍兴十七年的秋天,这位爱吃蟹的老太太不幸去世。
沙助教为了悼念母亲,在天庆观设下法会,全家人都前往参与,只有个十岁的小孙子留在观门外玩耍。这时,他看见祖母全身鲜血淋漓地站在门外,吓得魂飞魄散。老太太告诉孙子,由于生前过于贪食螃蟹,死后立即被送入了“蟹山地狱”,遭受惩罚。那里的蟹堆积如山,狱吏让她站在蟹堆之上,无数螃蟹挥舞着钳子和脚爪,疯狂地刺向她,疼痛难忍,一刻也不得安宁。今日恰逢冥界官员押解她来此处接受祭奠,但她却因为身份问题,被里域司拒绝入内。
小孙子闻讯后,立刻跑去告诉父亲,父子俩一同恳求里域神宽恕。不久,老太太果然来到了法会现场,痛苦不堪地说:“这罪可真是没法再承受了,你们帮我印制《九天生神章》焚烧,将每一页分发给那些复仇的螃蟹,让它们带着经文投胎转世,这样也许我能得到解脱。”说完这话,老太太便消失不见了。
当天,沙家立马找人雕刻《九天生神章》的木版,每天晚上焚烧上百份,直至守丧期结束。这段离奇的经历在当地传开,成了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也为贪食者敲响了一记警钟:美食虽好,可不要贪吃哦!否则,后果可能就像这位爱吃蟹的老太太一样,惹上了来自“蟹山地狱”的麻烦呢!
在宋徽宗政和年间,有个叫李希亮的郎官,他家邻居是个穷困潦倒的教书先生,靠教授学生维生。有一天,这教书先生借了匹马出城办事,回来后兴奋地分享了一个离奇的梦境。他说,一个月前梦见一个穿着华丽官袍的贵人,自称是他六世祖,说是开国初期的功臣,祖坟位于京城外十几里的一座村庄,旁边有块祭祀用的田地,每年能产出二百斛米粮。不过由于年代久远,祖宗没想到子孙后代竟如此落魄。虽然那块祭祀田还在,却被管理墓地的人擅自占用。
昨晚,他再次做了这个梦,祖先显得有些责备之意。教书先生无奈表示,自幼孤苦伶仃,不了解先祖墓地的确切位置,也不认识管理墓地的人,况且没有相关凭证,实在无从下手。祖先听了觉得他说得有道理,透露这块田原本有一块记载详情的石碑,现被守墓人埋在大门外的草丛里,只要按照所说找到,就能证明一切。
教书先生考虑到连续两次相同的梦境,决定按祖先指示去寻找。果然,他在一片荒芜的墓园找到了自家祖坟,确认无误。他叫来守墓人,质问他为何不尽职打理,对方以许久无人祭扫为由敷衍。追问田地所在,守墓人一口咬定没有。教书先生让他找出石碑作为证据,守墓人却称早已不知所踪。教书先生下令挖掘,结果在大门附近草丛下不到一尺深处挖出了那块石碑,守墓人见状,震惊又羞愧,只得如实交代田地的具体位置,但也坦言部分已被当地豪强侵占。教书先生决心上开封府申诉,请求公正处理。
李希亮对这桩离奇之事十分惊奇,主动协助教书先生向府衙反映情况,最终成功帮其找回了全部田产。几个月后,教书先生又来找李希亮,满脸激动地说,夜里又梦见祖先告诉他即将升官。祖先提及,跟他一起开创基业的某个功臣将会成为宰相,而这人念及旧情,会关照他。不久,郑达夫果然荣登相位,首先提出要表彰并录用开国功臣的后代。于是,教书先生顺理成章地得到了一官半职。王嘉叟记录了这一系列事件中涉及的其他士人的姓名,这件事成为了坊间热议的话题。
故事发生在一个叫董国庆的人身上,人称元卿,他是饶州德兴的地地道道的才子,宣和六年一举摘得进士桂冠。而后被分配到莱州胶水县当了个主簿。正当其时,北方战事频发,董国庆只好把家眷留在家乡,独自一人赴任。不幸的是,中原失陷,他因此滞留异地,无法归乡。心灰意冷之下,他辞去了官职,逃到了一个小村落,与客栈老板交上了朋友。客栈老板看他孤苦伶仃,便好心帮他买了一个丫鬟做妾。这女子来历不明,却聪明伶俐,姿色出众,看到董国庆生活拮据,便主动承担起经营生计的重任。
她倾尽家中所有,买了七八头磨面的驴子,囤积了数十斛小麦,每天磨面后亲自骑驴进城贩卖,直到傍晚带回满满的钱财。就这样,坚持了三年,他们的收入越来越多,甚至置办了田地房产。然而,董国庆对于长期与母亲和妻子分离的生活越来越感到孤独和忧虑,每次想到这里,几乎心碎。
这位聪慧的妾室看出了他的心事,多次追问原因。董国庆对她宠爱有加,便不再隐瞒,告诉她自己原是南方的官员,一家人都留在了故乡,只有他一个人流落在外,归期渺茫,每思念一次,心中的痛苦就加深一层。妾室听闻,爽朗一笑说:“你怎么不早告诉我呢?我有个哥哥,最擅长帮人解决问题,很快就会来看我,我帮你想想办法。”
不出十日,果然有一个高大的虬髯商人驾着骏马,率领十多辆车队经过门口。妾室认出那是她的哥哥,赶紧出门迎接并介绍给董国庆,两人通过联姻的关系攀谈起来,留宿畅饮至深夜。这晚,妾室向哥哥袒露了董国庆的心结。当时敌军占领区有规定,宋朝流亡官员必须主动上报身份,否则一旦被举报就会处死。董国庆已经无意间泄露了自己的身份,又担心这对兄妹要害自己,心中惶恐不已,连连否认。
那虬髯商人听了勃然大怒却又哈哈大笑,说:“我把妹妹托付给你几年,咱们情同手足,所以我甘冒风险想助你回归南方,你却怀疑我别有用心?万一路上出了什么岔子,我岂不是也要受牵连?这样吧,你把你的官凭给我当作信任的保证,不然,天亮我就把你绑了交给官府。”董国庆愈发害怕,心想这回肯定没命了,只好掏出所有的文书递给他,整晚只能涕泪横流,任由那虬髯商人摆布。客人离开后,董国庆的命运变得更加扑朔迷离……
第二天早晨,虬髯商人牵来一匹骏马,对董国庆说:“好了,出发吧。”董国庆想要带上妾室一同逃离,但妾室却说:“我正好有点事要处理,短时间内不能跟你走。不过明年我会去找你,这是我亲手缝制的一件纳袍,你一定要穿上它,一切都要听从我哥哥的安排。如果将来你能够回国,我哥可能会拿出几十万的钱财赠予你,记住,尽量不要接受,要是推辞不了,你就拿出这件袍子给他看。他以前受过我的恩惠,如今送你回国,还不够回报这份恩情,他还答应护送我离开。一旦你接受了那份厚礼,他就觉得自己偿还了恩情,可能就不会再关心我了。所以,你要好好保管这件袍子,千万不能弄丢。”
董国庆听着这番奇怪又不合逻辑的话,愣住了。考虑到邻居可能察觉动静,他只能忍痛挥泪,骑上马背,一路疾驰来到海边,恰好有一艘大船即将启航。虬髯商人挥手示意董国庆上船,简单告别后,船只迅速向南航行。船上并没有提前准备充足的粮食和路途所需,董国庆心中一片茫然,但船上的人员却对他照顾得极为周到,提供食物却不交谈任何事情。
船抵达南岸时,虬髯商人早已在岸边等候,邀请董国庆到附近的酒馆稍作休息,慰问他的辛苦,并拿出二十两黄金,说这是给董国庆母亲祝寿的礼物。董国庆想起了妾室临别时的叮嘱,坚决拒绝接受。虬髯商人却说:“两手空空回国,难道你想让你和家人饿肚子吗?”硬是留下黄金离开了。董国庆急忙追赶上去,展示手中的纳袍,虬髯商人惊讶之余笑道:“看来还是她棋高一着,我还没完成任务呢。明年我会带着你的美娇娘来找你。”说完便转身离去,再也没回头。
董国庆安全回到家,庆幸的是,他的母亲、妻子和两个孩子都安然无恙。他将纳袍展示给家人,拆开袍子故意磨损的地方,里面隐约可见一抹黄色,撕开一看,原来袍子里藏着满满的金箔。后来,董国庆到朝廷说明情况,获得了一份宜兴尉的工作。第二年,正如虬髯商人所言,他带着妾室出现了。碰巧的是,董国庆与当时的秦丞相曾一同沦陷敌营,秦丞相感慨他们共同经历的艰难岁月,帮助他在京城任职干办诸军审计,可惜仅数月后董国庆便去世了。
秦丞相出于同情,命令董国庆的母亲汪氏向朝廷申诉,最终朝廷破格提拔董国庆为朝奉郎,并赐官给他的儿子仲堪。这一切都发生在绍兴十年三月。这些故事是由范至能讲述的。
牛肉诱惑的背后
话说周阶,字升卿,泰州土着,却偏爱生活在湖州四安镇。一日,时任宣城太守的秦楚材征召他代理南陵尉,可他因染上一场凶猛的疫情选择告假返乡。就在这个特殊时期,周阶做了一个离奇的梦,梦中他被捕带到一个威严的官府。
官府中坐着一位身穿红色官袍的大人物,正在审理犯人,周围簇拥着几十位穿红绿官服的官员,他们都以贵宾之礼接待周阶,围绕大厅坐下。突然,一名小吏走向周阶,严肃地质问道:“你为何如此痴迷于牛肉?!”话音未落,周阶就被几个士兵拽出去,准备接受鞭笞之刑。周阶苦苦哀求,一边扭头回望,一边承诺:“从今往后,不仅我自己绝不再吃牛肉,还要带领全家一起戒掉这个习惯!”厅内的众官员听闻此言,纷纷起身替他道歉求情。主审官面色稍缓,最终允许他离去。
梦境惊醒,周阶已是浑身湿透,大汗淋漓,神奇的是,他的病情瞬间好转。自此以后,周阶严格遵守不吃牛肉的誓言,并时常把这个奇异的梦讲给别人听。时光流转,到了绍兴三十年,周阶有幸出任盐官仓的监管,但他依旧坚守着那个源自梦境的牛肉禁忌,成为一个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物。
羊咩咩的复仇密令
吴道夫曾提起他妻子娘家的一个表弟,这表弟在淮西一个偏远县城担任主簿。这地方闭塞得很,连个卖羊肉的都没有。于是,主簿联手县令和尉官,商量凑钱从邻近郡县买来一只羊,饲养在本地,约定除了祭祀或者重要宾客来访,以及公务需要之外,任何人都不得私自宰杀。
日子一晃过去了,一天,主簿的小姨子从远方赶来探亲,两人相见欢喜无比,便买了酒菜热情款待。谁知匆忙之中,找不到合适的菜肴,主簿一拍脑袋,决定违背约定,擅自宰杀了这只羊来招待小姨子。酒足饭饱,两个女人同睡一室,主簿则在外屋单独就寝。
就在接近五更天的时候,主簿听见床下传来阵阵愤怒而又哀怨的羊叫声。他惊慌失措地拍打着床沿,但这羊鸣声却丝毫没有停止的意思。不多时,一只羊竟跳上了床,用羊角撞击主簿,一边咬一边骂,还说出人话来:“当初是你提议买羊等着杀,还跟众人发誓却率先背叛,我本来是要等到某日祭祀才死,你现在就把我杀了,忒不仗义!你必须偿我性命才能罢休!”
主簿吓得直哆嗦,连忙承认错误:“我知错了,不敢逃避死亡。但我能否先进屋与妻儿告别,并嘱咐一下后事?”羊却冷冷回应:“既然你当初杀我毫不留情,怎会指望你此刻宽容?”
主簿急急忙忙跑进内室敲门,喊醒正在熟睡的妻子和小姨子。然而,妻子睡得太沉,一时没能回应。主簿绝望地嚷道:“我因为冤枉羊而被催命,只想和你们告别,你怎能如此狠心不回应我?我死了之后,你千万别改嫁,否则我将以鬼魂的身份回来报复你!”妻子惊醒,打开房门,只见丈夫已经倒在一片血泊中死去。
值班的小史事后回忆,当时只听到主簿在争论些什么,却未曾亲眼目睹奇异景象。妻子年轻貌美,家人打算给她另觅佳婿,但每当媒婆上门提亲,她总会在梦中受到亡夫的谴责。最终,她决定坚守贞节,终身未再嫁人。
沈浚,字道元,一个来自钱塘的严谨君子,素以洁身自律、言谈谨慎闻名。他曾居住在湖州仙潭村,某日,因亲戚间的婚庆事宜,被邀请进城参加连日不断的宴会,搞得他颇为疲惫厌倦。
一晚,沈浚在梦中拜访了他的好友陆维之。只见陆维之的书房堆满了各式各样的书籍,陆维之正系着腰带准备外出。沈浚随手翻开一本,书中的篇章结构类似《真诰》,他挑选了一篇最为简洁的内容阅读,内容大致如下:
“世人偏好桃李之味,但不可多吃;而喜食蟹则更是滑稽可笑,要知道吃蟹意味着杀戮,修道之人应秉持纯阳之道,以慈悲为怀,减少杀戮。若万不得已,宁愿食用车下的老鼠或是粪坑中的蜣螂。”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